怎样继承清明节习俗

古代的清明是如何祭祀的?

古代的清明是如何祭祀的?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防止虐待出逃。途中又累又饿,却找不到食物。随臣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为重耳煮了一碗肉汤。重耳归国之后,成为了晋文公,封赏之时却唯一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耻成为邀功讨赏之人,因而隐居于绵山。晋文公得知之后,十分懊悔,为找到介子推,不惜放火烧山,企图把介子推逼出来,最终却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逝世的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隐居的介子推死前,在树上留下了“割肉奉君尽忠心,希望主公常清明”之句。
为了祭拜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要求家家禁火,只能吃事前预备好的食物,而将“寒食节”的后一天,也就是四月五日,定为“清明节”。
古代的人拜祭先人是这样的:
1、前一日要斋戒
祭祀的前一天
祭祀者要进行斋戒沐浴,更衣
不喝酒不吃荤
男女要分房睡
以表明忠诚庄敬
2、治祭
也就是要预备好祭祀所需的酒器、献身、礼器
就好像
我们现在拜祭需求预备银宝蜡烛相同
3、厥明洒扫
早上拜祭的时分穿着严厉规整
朝墓地一拜
然后围着石碑区域恭顺盘绕行走三圈
然后铲除杂草
整理干净之后再拜
4、陈祭
在墓前铺一张干净的席子
然后铺排祭祀用的献身、生果、酒水
5、参神
就是拜祭神灵
主人、兄弟、妇人、儿女
都要按照规定的礼节方位站好
然后鞠躬参拜
6、降神
参神给先人打招呼之后
经过一种典礼请先人从天上来临享受祭品
主祭着在墓前点着香烛插在墓前
香烛的青烟缭绕上天传达请神的意愿
接着洒酒“恭请某某先人莅临享祭”
然后再洒酒一遍,再拜
7、初献
主祭者向先人敬酒拜祭
请先人享祭
说辞一番然后退开
宗族兄弟重复祭拜
但不需求说辞
8、亚献
主妇带领宗族妇人进行第2次献礼
和初献相同,可是不说辞
9、终献
由宗族子弟和亲朋来宾进行第三次献礼
如亚献典礼
10、辞神
三次献礼之后完成对先人的祭拜
也让先人享受祭品了
能够告别先人神灵
家主带领族人按照相应的方位在墓前站立三拜
11、撤祭
辞神之后就是撤消祭品了
可是不撤鲜花香烛这些
12、遂祭后土
先人葬于地下
拜祭土神以谢土神容葬先人之恩
在墓地西面陈祭
参神、降神、三献典礼如上
感谢后土之神容葬先人在此
然后辞神、撤祭
这样才算是整个拜祭典礼结束

清明将至,我们怎样祭奠故去的亲人?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只见坟地,在一年年的升高,转眼节已经四十多个年头过去了。
有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自已也感慨于这特殊的节日,无耐自已的身体状况。只能遥祭,却不能亲临坟冢,虽有遗憾,好赖自己也添了三十余年的坟。
荒郊野冢年年增,只惜不是当年人。犹记当年的点点滴滴,虽然容颜已不记,但亲人的思念却不减,何况自己已是五十多岁了,回想着自己的身世,对已故的亲人更加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