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艺美术为设计灵感的案例

如何让一件寿山石雕作品拥有艺术的“灵魂”?

如何让一件寿山石雕作品拥有艺术的“灵魂”?

精诚所至,金石可镂。
如何把寿石变为神奇呢?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相石——石尽其用,雕尽其艺
技趣——技法合理,作品富有趣味
刀法——刀法自然,体现雕琢之美
养护——玉石养护,方为灵气
总体而言,材质之“贵”、造型之“美”、意境之“幽”、神韵之“妙”达到和谐统一的寿山石雕作品是最佳的选择。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寿山石雕在各种玉石雕刻艺术中堪称石艺奇葩,这种凝聚着大自然精华的灵性彩石,其雕工精细、色彩丽质、造型逼真、气韵生动,充溢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为越来越多的艺术欣赏者所青睐。欣赏寿山石雕,如同欣赏一幅国画,入景于目,入情于心,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深邃的内涵和灵动的神韵。
一块普通的寿山原石,一旦被技艺深厚的雕刻师看破其中的一缕乾坤,下手施刀,它的一段崭新的旅程也就开始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
雕刻师拿到一块寿山石,首先要做的就是“相石”“相”就是观察,对石材的质地、形状纹理和色泽有一个初步的把握,然后进行雕刻题材的选择与表现形态的设计,最后用手中的雕刀在寿山石上进行创作。
总的来说,寿山石雕刻就是“因石配工”,石材适合做什么,就把它雕刻成什么,只是在题材的选取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寿山石温润脂腻,晶莹璀璨,柔而易攻,若有裂缝或者瑕疵,可以通过巧妙处理得到弥补,其余部分应尽量留白。就好比画山水写意,不过寥寥几笔,却已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和神韵。
在石雕创作中何以做到该雕的雕,该留的留?即如何真正做到取与舍的辩证关系?我认为,应该从传统文化的历史高度去认知。在几千年绵远悠长的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历来注重文与道的有机结合,形与神的和谐统一。不管是千古流传的文学作品,还是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孵化出一条人人恪守、时时遵循的规则,那就是文以载道,形以传神。人物雕刻是寿山石雕中的一大主要品类。而雕刻界常以“做人难”这句人生处世俗语来形容人物雕刻之难。雕好人物不但要真功夫的形似,还要表现内在思想的神似,从而形神兼备,达到造“形”传“神”。
石雕不易克隆,其中诸多“因材施艺”之妙法,多系历经了几代民间雕刻艺人实践的积累与经验得来的,尤其是关于“俏色”的运用。寿山石雕工艺以“巧”为一大特色,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巧妙构思,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耗时与耗神的过程。灵感一旦触发,源源不断的创意就像行云流水,赋顽石以生命及灵魂。

大自然的精灵和艺术家的艺术工艺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

首先,什么才是大自然的精灵呢?我认为大自然所创造出来的植物、动物、江河湖海、山川大河以及人类都算得上大自然的精灵。
大自然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形状和特征,
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分辨出每一个物种,包括他们的美与丑,善与恶。正是有了这些,才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而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往往来源于此,他们通过大自然的规律变化、动植物的特征以及山川河流的走势创造出了无数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作品中有些题材会重复地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正是这些题材背后的特征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人们才乐于接受这些艺术作品。
比如说,梅花的坚贞、竹子的正直、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和桃子象征的长寿。而这些拟人的比喻也正是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身价值观的体现!
综上所述,大自然所孕育的精灵会丰富我们的生活,艺术家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大自然的精灵和艺术家的艺术理解相结合将会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