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光谱的五条谱线颜色

emission是吸收光谱吗?

emission是吸收光谱吗?

吸收光谱

英文名:absorption spectrum

定义:吸收电磁辐射后,由吸收波长或波长的其他函数画出的曲线就是吸收光谱。它是物质分子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光的结果,是物质分光光度研究的主要依据。

物体直接产生的光谱。;的发光称为发射光谱。

当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跃迁到低能级时,会产生辐射,放出多余的能量,形成光谱。要使一个原子或分子处于更高的能级,需要供给能量。这叫做激发。处于较高能级的受激原子或分子跃迁到较低能级,发射频率为n的光子,在原子光谱的研究中,经常使用发射光谱。比如氢原子处于正常状态时,电子在离原子核最近的n1的可能轨道上运动。此时,它的能量至少是稳定的。当原子受到外界因素激发时,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跳到其他可能的能量更高的轨道上。这时,电子是不稳定的。它可以自发地跳入能级较低的可能轨道,发射出一个光子。从能量较高的不同可能轨道跳跃到能量较低的同一可能轨道时,发出的谱线属于同一线系。如果电子从可能的轨道比如3,4,5,6跳出来...对于n2的可能轨道,发射谱线都属于巴尔末线系。大量受激原子会发出不同的谱线,形成氢原子的所有谱线。由于条件不同,发射光谱可分为连续光谱和亮光谱。

连续是一个连续的光谱。

氢原子谱线系中莱曼系的最短波长和最长波长?

莱曼系统是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电子跃迁的名称。莱曼系统发射的所有光子都在电磁波谱的紫外范围内。最低波长为93.782 nm,最高波长为121.566 nm,从2级到1级不等。

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

光电效应的定义

在高于一定频率(称为极限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中的电子吸收能量逃逸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效应实验的过程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做了一个实验,观察光电效应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赫兹发射机中有一个火花隙,通过制造火花可以产生和发射电磁波。接收器中有一个线圈和一个火花隙。每当线圈检测到电磁波,火花隙中就会出现火花。

光电效应实验定律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光电效应有以下实验规律:

1.每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个临界值。相应的波长称为极限波长。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在极限频率下,光再强,电子也无法逃逸。

2.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

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人们发现,当金属被照射时,光电流几乎立即产生。

4.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度,即只影响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逃逸的光电子数。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即入射光越强,在一定时间内发射的电子越多。

以上是光电效应实验的主要知识点。在科学家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家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