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有哪些明显的表现

头部出现4个信号,十有八九是湿气入侵!趁早祛湿,哪4个信号,要怎么做?

头部出现4个信号,十有八九是湿气入侵!趁早祛湿,哪4个信号,要怎么做?

如今,湿气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噩梦”。
湿气来临前,症状不明显;湿气来临时,身体出现问题;湿气严重时,祛湿成为难题!
有的人说:我也没发现什么症状,怎么就突然间就湿气重、关节炎了呢?
还有的人说:祛湿几个月了,根本没效果,一边排出湿气、一边湿气入体。
那么,湿气重时,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头部出现4个信号,十有八九是湿气入侵!趁早祛湿,可防疾病!
1、头昏脑涨
当湿气首先侵蚀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主要表现就是头昏脑涨,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明明休息的很好,却脑袋昏沉,睡不够。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发热、怕冷,流鼻涕等症状。
2、脸上长痘
湿气过重,皮肤就会受到影响。脸上就会出现长痘、无光泽、毛孔粗大等现象。
对于爱美的女孩子来说,即使经常护肤或者祛痘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说明这是湿气重了,需要祛湿了。
3、头发油腻
正常来说,2-3天洗一次头是最合理的。
然而很多人必须要一天洗一次头,否则就会出油!而且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这就说明,可能是湿气重的原因了。
湿气能全面的呈现在头发上,让你的头发看起来非常的油腻。
4、舌头肥厚
早上起床,先不着急洗漱,可以先看一眼舌头。
正常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
若舌头变得肥厚,被牙齿挤出了一圈白色的齿痕,或者有一层白色或黄色的厚厚的舌苔,就代表着你有湿气了!
其中,舌苔黄要重于舌苔白,最严重的是舌头赤红无苔。
湿气重,会引起哪些疾病?
1、关节炎
湿气最易导致关节炎,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冬天不爱穿棉衣,老人们就会说小心老了患关节炎,其中含义就是受寒容易导致湿气,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伤肾
湿气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容易导致肥胖。
有些人明明不胖,肚子却很“肉”,怎么减都减不下来,这就可能是湿气导致的!
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会加重脾的负担,会影响肾功能,甚至导致全身浮肿。
3、皮肤病
湿气重的时候,也是皮肤病高发时期,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尤其是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更易引发皮肤病!
4、脾胃病
湿气重的人,很多都吃不下饭,这时因为脾胃不好导致的!湿气最伤脾,而脾胃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胃脘胀满、有积水感、腹泻、胸闷、咽部阻塞感等症。
祛湿,记住7招,做得越多越好!
一、祛湿茶
黄花苗茯苓茶:主料:黄花苗、薏苡仁、栀子
辅料: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药、甘草等
以上材料全部洗净烘干,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即可!
黄花苗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
薏苡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
栀子,可清热祛湿、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凉血止血、散瘀。
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茯苓,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
砂仁,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
山药,可以补脾,间接的可以让体内湿气排出。
甘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二、热水泡脚
水量:没过脚踝。
水温:38℃~43℃左右。
时间:晚上8-10点
时长:3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材料:生姜、花椒、艾叶、白醋(选一种即可)等
热水泡脚,可驱除寒气,舒筋活血,有助于去除湿寒。还可以温补肾阳,有利于人体阳气生发。
三、多运动
运动能促进体内气血循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可以跑步、健走、游泳等。
缺乏运动的人,易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运动时,不要不流汗,不要大汗淋漓,微汗最好。
四、蒸汗
通过高温发热流汗,使体内的湿气化作汗水从皮肤排出,这是时候皮肤的毛孔比平常的大,要注意不要着凉了,否则反而会使湿气更为严重!
汗蒸要注意方法,一周一次即可。
五、做菜加点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如: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六、拔罐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注意: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且拔罐也不要频繁,一个月2-4次即可。
七:祛湿穴
常按祛湿穴位,对排毒健脾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丰隆穴:是化湿要穴
承山穴:趋势效果最佳
足三里:可以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生活中,常按这3大养生穴,每天按100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寒气湿气重的表现是怎样的?

寒气重怕冷,湿气重肢体倦怠,沉重,临床上寒湿互结多见,根本病机是脾肾阳虚,或外感寒湿,或中焦脾胃有问题,不能运化水湿,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
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内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阳虚者,故又有实寒、虚寒之分。这里先就寒证的共性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或为外寒所伤,不能发挥其温煦形体的作用,故见形寒肢冷,蜷卧,面色晃光。阴寒内盛,津液不伤,所以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以致痰、涎、涕、尿等排出物皆为澄澈清冷。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则运化失司而见大便稀溏。阳虚不化,寒湿内生,则舌淡苔白而润滑。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故脉迟;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故见紧脉
湿证,是指感受湿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湿性重着,粘滞,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故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
【临术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冒湿,则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来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证候分析】伤湿,是湿邪犯表,发于多雨季节外感病初期,亦称表湿证。湿性重着粘滞,阴碍气机,清阳失宣,故见头胀而痛,胸前作闷,体倦,身重而痛等症状。湿邪与卫气相争,故发热,汗出而热不退。湿为阴邪,不伤津液,故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是湿邪为患之征。
冒湿则是冒犯雾露,或感受湿邪,阳气被遏所致,湿在头部,清阳被困,则头重如裹。
湿邪弥漫全身,阳气不得敷布,则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来濡弱,亦为湿邪困遏之征。湿邪侵入关节,气血不畅,故酸痛,湿性重滞,故感受重着,临床称之为“着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