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理论中的露锋有多少种笔法

二王风格行书的起笔和笔锋如何才能写出来?

二王风格行书的起笔和笔锋如何才能写出来?

二王系列的行书,起笔处确实都会有一个“尖”,特别是王羲之的经典代表作《兰亭序》更是如此。但我个人认为,这种用笔特征不必过分追求,因为造成这种用笔特征的原因,不仅仅是毛笔的使用技巧造成的,还跟当时的毛笔的制作工艺有关。过分追求这种用笔特征,就像有些人临碑版法帖时过度追求那种刀刻效果一样,反而容易钻进死胡同。
露锋起笔是二王笔法的关键前几天与一个书法老师聊起这个起笔的问题,我向他请教的是,颜楷和柳楷是否藏锋起笔的问题。他说:笔笔藏锋这个问题,其实让很多人走入了歧途。唐楷中的起笔,很多时候其实都是直接切入起笔的,并非我们看到的一些教学书中的画圈圈的藏锋用笔。
好在现在很多中生代的书法家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的教学中也已经不再提倡这种笔笔藏锋的老式用笔了。
二王的用笔更是如此,细观二王的很多法帖,纤毫必现,根据笔势的不同,而起笔的锋毫有很多种的变化,如果是藏锋的话,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变化了。
例如上图中《兰亭序》中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就有这么多种的起笔。这种笔法的应用不是刻意而为出来的,而是根据在书写的实际过程中随着笔势的变化,虽势而成。非常的自然、生动,没有丝毫不妥之处。
我们在学习晋人的笔法的时候,也要对晋人的精神有所了解,魏晋之风是后世中国士人一向所向往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的生命趣向。这种精神反映在书法上,就是一种书写的自然状态,没有过多的装饰性用笔。
这种起笔的笔锋与当时的制笔有关当我们学习古人笔法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的就是书写工具的不同。虽然用的都是毛笔,但毛笔的制作工艺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在不断变化的。
晋人的制笔工艺,今已不得考,但根据现今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知道,晋人的用笔和我们现代的笔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先看看唐笔,唐笔的制作工艺与我们今天的毛笔明显差距很大。那天在跟书法老师的聊天过程中他也说到唐人的毛笔都是硬心笔,与我们今日的毛笔相比,唐人的毛笔弹性比我们现在的大,而且唐代的用纸也与我们今天的纸是不同的。唐人的纸比现代的宣纸要厚,洇水性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
唐代硬心笔
因为书写工具的不同,毛笔弹性大、纸张吸水性低,用笔也是露锋起笔,因此可以看到锋毫想显现,但是书写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贼毫。另外,因为笔的弹性大,因此按下去之后很容易再弹起来,再加上古人一般都是写小字,很少写大字,例如颜真卿的《多宝塔》也就是2-3公分左右的字,跟我们现在写的小楷差不多了。《兰亭序》这样的行书作品,字也比我们想象中的小,所以调锋也不会像我们现在这么麻烦。
晚唐之后,柳公权喜欢用散卓笔,而到了宋代以后,随着高桌的普及,散卓笔的实用需求被扩大,因为散卓笔相对制笔比较容易,也便宜,一般人家也用得起,所以普及较好。到了元代的时候,唐代这种有心笔已经成了非主流笔了,再往后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之后相关介绍中也很少论述了,直至民国年间在日本正仓院发现唐笔。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再去学习二王笔法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客观看待流传下来的法帖当中的一些用笔特征,哪些是我们可以学的,哪些是不必过分在意的。

书法三大笔法?

1.藏锋
所谓藏锋,就是指的书写时把毛笔的锋尖藏到点画之中,是一种追求点画浑厚圆润的笔法。
2.露锋
是指起笔时,毛笔的锋尖露在点画外面。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的笔法。露锋笔法,起笔时不必在空中做逆入,直接顺势入笔就可以。
3.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