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的人物形象前后对比

中年闰土的形象?

中年闰土的形象?

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泼的人,现在“懂事”了,却成了一个“木偶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为何如此触动人心?

说起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木偶人”似乎是中年闰土留给读者比较一致的印象。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 。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 ,却又形容不 出,沉默了片时 ,便 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
这样的描绘 ,确 实让人不由得会联想到木偶 。其实 ,中年闰土绝不仅仅是 个木偶 :作为朋友 ,他自尊懂礼 ;作为家长 ,他尽责严 格 ;作为农 民,他乐观能干 ;他还是一个韧性十足、顽 强坚持 的突围者 。
作为朋友 ,中年闰土自尊懂礼。
“非常难 ”—— 但他并没有哀求乞讨。按说 ,他完全可以向“我”直 接提出救济的要求 ;根据两人早年建立起的友谊 ,这样的要求提出来估计也不大会被拒绝。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相反 ,他保持住了做人应有的底线 ,维护着个人的尊严 ,而且还送上了见面礼— — 一包“自家晒 在那里的 ”干青 豆 。
作为家长 ,中年闰土尽责严格 。
“非常难”—— 但他并没有卖儿救穷 。闺土要担起抚养全家的生活重担 ;他有六个孩子 ,特别是第六个孩子 ,尽管已经 “也会帮忙 了”,但毕竟是女孩儿 ,当时多子 的家庭靠 卖儿救穷的比比皆是 ,谁也不会对此多加诟病 。
可闰 土没有 这 样做 ,他正尽 一切可能将做父亲的责任尽到底。
但是 ,“多子,饥荒 ,苛税 ,兵,匪,官 ,绅”,等到中年闰土生活的时代 。
这重重铁围越来越紧地包裹着每一个像闰土这样的农民,使他们“艰于呼吸视听”。 也像闰土一样原本鲜活的生命正日渐衰颓 ,昂扬的活力正日渐枯竭 !
但是,作为一个突围者 ,中年闰土顽强坚持 。
“非常难”——但他拣择东西依然十分在意。尽管屡遭挫败 ,尽管“七”面受敌 ,尽管已经像个 “石像”,但是他拣择东西时还是动足了脑筋 ,既不能 给人贪婪 的印象 ,又要对他保障生活 、发展生产有用 ,所以他拣择的是长桌、椅子 、抬秤 、草木灰 ,还有香炉和烛台。
中年闰土这 时候表现出来的 “木 偶 ”像 。
除了生活的“苦 ”使然之外 ,未尝不是 一种生活智慧的外在表现。
与其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不如闭口沉默给他人的信息更多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同情 。如果我们承认俗谚“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有点道理 的话,那么它应 同样适用 闰土 。
既然少年闰土是个英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这个个性的种子绝不会因为到了中年就死灭了 ,它一定会生根 、发 芽 、长 叶的 ;哪怕是以扭曲的形 式 ,它也 一 定 是会表现 出来的 。
这一 点从他儿子水生能 “松松爽爽的”同初次见面的陌生伙 伴 “一 路出去 了”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 。
拿一棵树来作比吧 ,如果说少年闰土是地面上青葱碧绿 的树枝树叶的话 ,那中年闰土可能 就是这棵树长在地 面下粗壮遒劲的树根 ,而绝不仅仅是木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