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写作背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出自谁写的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出自谁写的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出自唐代诗人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北风席卷草木纷纷凋落,北方的八月就大雪纷扬。
具体全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
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
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
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绘的是边
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
全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
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给谁的是写他自己么?

天宝103载(754),这次是岑参第2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朝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唐朝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视察使1类的僚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主要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送别他的前任武判官时写的。主要体现了诗人对战士们不惧严寒、镇守边防的赞美之情和爱国之情,以及诗人对友人离开的依依不舍之情。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朝代: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而写下了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思想感情:主要表现诗人对朋友依恋、珍重、别愁等感情。如最后两句诗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