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念头与意识

人活着总需要一些目标,没有目标的活着跟行尸走肉一般?

人活着总需要一些目标,没有目标的活着跟行尸走肉一般?

记得南怀瑾一本书上,有人向南师提问,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南师回答,答案其实已经在问题里了,活着就是人生的目的,这里面包括的东西多了,所谓目标不过是造作活着的时间而已,但为什么人有需要目标这个念头?因为无法无法忍受稍静片刻的空虚,只要稍有空闲,人绝不会让自己的脑子闲下来,看书、看报、看手机等等等等,找一件事不让自己的脑子闲下来,是人们提出人生目标的动机,这有点像南辕北辙,人生的目的就在眼前,却偏偏从他地寻找,如果具体一点说,就是体味生命的本来,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没有目标像一个空的躯壳 没有动力 跟死没有区别
因为自己永远是最不爱惜自己的自己难过就躲起来 而看到别人难过自己会伤心

我是全职男保姆,夫人半身不遂,怎样做都不满她的意,我该怎么办?

”夫妻本是同命鸟”“百千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彩语言,都对类似您这样的举动作了褒奖。您的夫人十分依赖您,说明你们情感深厚;您夫人情绪改变,是一个身体功能正常到活动不自如人的通常表现,您要多多体谅。当下,您确实不容易,除了照顾夫人吃好、锻炼好,还要与她一起回顾过去美好的故事、展望康复后的美好生活、帮助她战胜疾病尽早康复或减轻不方便程度。

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南怀瑾?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杨伯峻: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钱穆:先生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南怀瑾有什么至理名言?

如果我还活着,想为中国人,想为人类做出一条路来,叫做“人道之路”,那是我几十年的愿望。
对于文化的存亡继绝,要青年们将这个火把点下去,火种留下去,最怕青年们没有这个本事。
菩萨等于中国文化中圣贤里的贤人,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等有大成就者就是圣人。
#佛# 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 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