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在家祭祖有什么规矩

中元节东北祭奠父母习俗?

中元节东北祭奠父母习俗?

又是一年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是中国祭奠先人、缅怀逝者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流行于传统华夏文化圈的重要节日,一些东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都过这个节日。
中国社会崇尚孝道,中元节则是中国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千百年来,每逢中元节,民间便会通过烧纸钱、放鞭炮、祭亡魂等方式表达对故人的追思。
今天,人们祭祀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烧纸钱、放河灯等传统方式,献上一束花、点上一根蜡烛,以先人名字植上一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开设纪念馆等绿色环保方式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但无论祭祀方式如何变化,中元节作为孝道文化的承载者、传承者的角色从未褪色。

七月十五没能去上坟,过后去可以吗?

过后也可以去的,其实上坟是没有那么多进究和规定,比如说对去世的亲人太思念,随便都可以去烧点纸或者是上柱香,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全国条地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不一定非要在七月十五上坟,比如计划到七月十五自己有重要事情要办可以提前去也可以推迟几天。

七月中元节应该如何正确祭祀祖先及故去的亲人?

谢邀。
明日就是中元节了,好多人都回到家乡祭祖,但是现在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答主也不能说一定统一的定论性的答案
但是说到中元节,不得不提到佛教的盂兰盆会。在印度佛教中,佛教徒为了纪念先祖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佛教中认为 盂兰盆可以用来解救已经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中元节最初就是起源于盂兰盆会,从南北朝到唐宋时期,逐渐从一个宗教活动演变成民俗活动。尤其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民俗活动了。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宋代的时候中元节人们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中有如是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及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斫成三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五十日止,观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卖楝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又卖转明菜、花花油饼、馂豏、沙豏之类。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之道场。
从上面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的时候,中元节前夕,人们会去市井买一些纸糊的各类冥器以及《尊胜目连经》,然后在中元节的时候,烧给故去的亲人。并且,在七夕过后,则会有“目连救母”杂剧的演出,持续五十日。中元节前一日,也会有其他物品的贩卖,比如楝叶,祭祖时铺在桌面上;麻谷窠儿,用来系在桌脚上,等等。除去这些祭品以外,还会设大会,焚钱山,设孤魂之道场等等
上面说的宋代的中元节的风俗,其实和现在我家乡的差不多。今日陪着母亲去街上买明日祭祖的物品,在街面上有着琳琅满目的物品,比如纸糊的房子、衣物等,这与东京梦华录中的相似,并且还有大量的钱币等,这些均是在明日祭祖时烧给亡去的故人的。除此之外,母亲还会准备一些菜品,再加上一些糕点,并且有所谓“神三鬼四”的说法,就是给神上供要准备三道菜,鬼是四道菜。我的岳母是信奉佛教的,她还会在中元节到来的时候,为亡去的故人诵经,用以超度。所以说,其实现在中元节的习俗和宋代的时候相差并不很大,多数都是传承下来的。
当然,南北方中元节的习俗可能不一样了,作为北方人确实不太了解南方的习俗,在此就不便多说。但是,无论是何种风俗,都是表达自己对于已故亲人的思念,不必究于细节。
严肃对待学术,认真回答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阅读、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