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滑车京剧想象到的画面是什么

京剧鼓点有什么规律?

京剧鼓点有什么规律?

京剧的鼓师,一般观众称为“打底鼓的”或尊称为“司鼓”和鼓师。
鼓师大多是科班出身或家传或拜师学艺。一般是因嗓音、扮相或其它素质原因不适合作演员而选择此行当,当然也有演员因特殊爱好而专事此职业的。
鼓师不仅要对司鼓本身之“锣鼓经”的起止、节奏情绪技巧熟练掌握,而且对打击乐(大锣、铙钹、手锣、堂鼓、和京胡、京二胡、月琴、唢吶、笛子等弦乐、吹奏乐)的演奏通晓,更要对文武昆乱、生旦净(末)丑各种剧目及主演、配角演员演唱流派特点扮演人物深知底里、娴熟彻悟、成竹在胸,应该说他是一个好的编剧和导演,可称其为是一个敬业的“戏篓子”。
鼓师做为一个剧团、一台戏文武场乐队的总指挥,主要靠两根楗子和一副阴阳板(紫檀木或花梨木制)引领调度驾驭,把一出戏,众多演员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指挥的圆满恰当,天衣无缝。其才能与功力,真是非常不易的。
那么京剧(锣)鼓(小鼓、“单皮”)点有什么规律哪?这应跟京剧文武场的伴奏相互关联。常用的锣鼓点大概有20多种,其起止、音量、节奏、变化是很规范的科学的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武戏的开打,特殊技巧表演、演员的身段、造型、亮相,都要求锣鼓点严丝合缝的默契配合。如:
“撞金钟”,是表现剧中人在路途行进中,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迟缓缓慢悠悠,同时反映出人物的犹疑,思考和踟蹰心情。此锣鼓点之后大多要接唱西皮或二黄散板、摇板唱腔。
“快慢长锤”,表现剧中人一般正常进行速度,此点后亦可加西皮摇板或流水唱腔。
“急急风”、“冲头”,顾名思义,行进速度特别快,大都配合剧中人急行军,跑圆场或发生突然又紧急情况时,如探马报告军情,手下人报告突发事件,均用此点。
“乱锤”,表现剧中人思绪烦乱,神情不定,或胡乱寻找,搜查什么,以及军队败阵均用此点。
“三翻鹞”,表现剧中人,因犹豫、怀疑、困惑、瞭望、企盼、更衣、做准备活动等(同时加隐锣)。
“水底鱼”,表现剧中人走圆场、抄近路或军队发兵起程行进时用此点,同时加唢吶曲牌以烘托气氛。
此外还有“四击头”、“九锤半”、“起导板”、“凤点头”、“望家乡”、“跺头”、“战场”、“回头”、“丝鞭”、“滚头子”、“小锣穗”、“冷锤”、“叫头”、“哭头”、“隐锣”等不胜枚举,但在武场戏开打中要加堂鼓(大鼓)以制造战争气氛。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京剧的“鼓点规律”与京剧音乐伴奏下的文武场器乐相互相成;以上所有锣鼓点起止节奏变化,完全由鼓师一人以阴阳板或鼓键子示意指挥;所有的伴奏人员也要十分娴熟掌握锣鼓经要领和滚瓜烂熟地演奏技巧。

京剧武场打击乐名称?

京剧的伴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两个部分。武场主要是打击乐,包括单皮鼓、檀板、大锣、铙钹、小锣、鼓等。文场主要是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以及吹奏乐器,大概就是提问者主要想了解的吧?
具体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拉弦乐器
常用的主要有
1:京胡
京胡是京剧伴奏的第一乐器,不可或缺,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一把京胡也能唱戏,比如演员平时吊嗓很多时候就是一把胡琴伴奏。
2:京二胡
京二胡早先称为“瓮子”,应用时间较晚,是梅兰芳大师的乐队琴师发明并首先应用与旦角伴奏的,一般公认是王少卿先生为主要发明人,京二胡不同于梆子用二胡的圆形担子,是半圆半方,圆面向内,便于操琴者虎口贴握
第二: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的使用种类没有固定模式,视演员和琴师风格增减,过去有“老三件”的说法,即京胡 月琴 三弦
1:月琴
月琴应该算是京胡之外最重要的辅助乐器,当属第一弹拨乐器,一般上一根弦,也有个别琴师上三根弦的。早先月琴直径小于目前所用尺寸,且内有“铜胆”,对音色加以装饰。在清脆、欢快的基础上有“金属铜音”。
2:三弦
三弦不同于月琴的清脆,音色较为低沉、幽怨,总在二黄唱腔中能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
3:阮
一般只用中阮,根据演员演唱需要和习惯也可加其他型号的。阮的伴奏作用并不大,不像京胡的伴奏,阮一般不需要弹奏每一个音符,主要是用“点拨”的方式,在过门中提现出一种轻重“节奏感”
第三:吹奏乐器
1:唢呐
主要是用于吹奏“曲牌”,比如迎客、送客等,偶用于伴奏,如《罗成叫关》、《大回潮》中的唢呐二黄
2:笛子
多用于京剧中的“吹腔”伴奏,武、舞戏多用,如《挑滑车》、《小放牛》等。
3
笙的加入京剧乐队时间更短,应该是李世济的琴师、丈夫唐在炘开先河。为的是烘托程派唱腔强e时,乐队不至于显得单薄。目前仍主要总在程派伴奏上。
现代戏中加入很多西洋乐器,甚至钢琴伴奏等,个例情况不在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