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的来历简短介绍

为何我国一些古代人特别迷信数字七?

为何我国一些古代人特别迷信数字七?

据传说,这是与吐蕃(赞普)天赤七王有关。七王有断证功德,便以七彩之光为道登成就(即大圆满虹化),故称为″天赤七王″。
古代中原及周边地区就有″犯天七″之说,并且至今民间仍然保留了这讲究说法。
犯天七,是指人下世(逝、西)之日起,每七天为一祭奠日,要有九个祭奠日,至少要执行七个,此后百日之祭″。
不管哪个祭奠日,只要与″初七、十七、卄七重合,就是犯了″天七,说明死者生前有余罪,会遭天兵神怪之侵扰。所以,必须釆取挽救措施。
于是,在死者祭奠日犯了天七之日,就要做一些″动物″面食,如小鸡小燕等温顺小动物,蒸熟后挂在荊棘上,插挂在坟身顶部,以便引走凶猛之鹰类,另外还插一些小白旗加一枝小红旗等。这样,就可吓走凶煞恶神,起到保护死者灵魂之作用。
也许, 这就是古人为什么特别迷信数字七的原因吧。

七雨打秋有什么说法?

立秋,一般在阳历八月份的上旬。到了立秋时节,气候转凉,温度下降,人们的舒适感会大大提高。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立秋时节早早到来。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即便立秋时节没有到来,也能够使人们早一点儿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呢?~~那就是七月份阴雨绵绵。
根据实践证明,如果七月份经常下雨的话,暑热就会早早褪去,秋天的凉意就会早早到来;另外,如果七月份阴雨绵绵的话,到了八月份的立秋时节天气就会特别凉。其实,农村的“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这句老话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在农业生产上是忌讳“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的。因为在七月份的时候,秋庄稼正在孕育丰收的果实,而丰收的果实需要“有温度的生活”,况且,有些农作物不耐水渍,如果持续的阴雨绵绵,就会使温度降低,就会使一些农作物遭受水渍或水涝灾害。因此,这种天气虽然可以提高人们的舒适度,但却会降低粮食产量。
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这种自然灾害。有一年,在七月份的时候遭遇了持续的连阴雨天,从而导致玉米结穗不良,棉花有蕾无花,大豆籽粒瘪缩的严重后果。老百姓一季的辛苦也付诸东流。因此,这样的反常气候最好不要发生,否则,对农业生产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天气的变化是人类无法左右的。七月下不下雨,下多大的雨都是老天说了算。作为我们人类来说只能祈求老天能够做到“风调雨顺”。
综上所述,农村这句老话的意思是:如果七月份阴雨绵绵的话,到了八月份的立秋时节天气会凉得很快,并且,凉意也会很浓。不过,这种反常气候对农业生产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还是希望这样的反常气候还是不要出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