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儿童创意画芭蕉扇卡通

古人是如何驱蚊的?

古人是如何驱蚊的?

可以说从古至今,防止蚊虫叮咬一直是夏天亘古不变的话题。不过古人的驱蚊办法,并不比现代的少。从平常方法到稀奇古怪,花样百出,什么都有。
1.挂蚊帐
挂蚊帐的历史是较为久远的。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了“翠纱之帱”,使蚊子不得入内。《诗经》中有:“肃肃宵征,抱衾与裯。”“裯”即为蚊帐。唐代诗云“蚊幌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
这说明挂蚊帐在古代是最普及,也是最管用的一种方式。
2.熏艾香
宋代陆游《熏蚊效宛陵先生体》中写道:“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
这就是古代的蚊香了。燃烧艾香驱蚊在民间是很常见的。在端午节时,除了燃烧艾香,还会将雄黄酒涂于身上,达到驱蚊虫的作用。
3.种防蚊植物
藿香、薄荷、菖蒲、香茅等植物据史料记载都具有驱蚊效果,古人们会时常常在庭院种植一些具有驱蚊效果的植物,这样既能夜来香,也能抵抗蚊虫叮咬,也就是现在的驱蚊草。
4.佩戴香囊
将驱蚊植物经过处理佩戴在身上,既好看又好闻。最重要的是,在古代赠送香囊,那意义可不一般了。如果看到哪家小姐女红又好,人又漂亮,就赶紧娶了吧。
5.养青蛙
想不到吧,还有养青蛙驱蚊的,但毋庸置疑这确实是件非常好的办法。在古代,古人们会用大水缸里养青蛙,夏季闷热,蚊子爱阴凉便会飞到水缸中,则恰恰成为了青蛙的美食。
6.铜制吸蚊灯
宋代史料中还记载着一种灭蚊的“蚊子灯”,看来古人对蚊子喜欢光源的观察也是细致入微,并总结出规律的了。到了清代,古人已经可以出精巧的铜制吸蚊灯了,他们在锥形的灯身上张开一个喇叭形的“大口”,灯捻被点燃后,气流从喇叭口迅速吸入,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进灯盏内而亡,不得不说这是在非常高明。
所以,千万不要看不起古人的智慧,他们为了消灭蚊子那可真的是奇招不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想的到。实际上在岭南一带,人们还会通过饲养高脚蜘蛛和壁虎来抓捕蚊子或者蟑螂一类的蚊虫。这是因为岭南气候闷热,一年四季蚊虫极多,普通的法子根本对付不了,而作为蚊子最强大的天敌,无疑就是“守株待兔”的高脚蜘蛛和可上天入地的壁虎了。
并且这两种生物还不挑食,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喜欢吃,自然深受古人的喜欢。所以在家里看到蜘蛛和壁虎,只有不妨碍到你,千万不要打死他。

为什么中国人对“三”这个数字情有独钟?

古人概括宇宙为日、月、星三光;把一天划分为早、中、晚;把一时分为三刻;把最受尊敬的人称为三尊,即君、父、师。读书必读《三字经》、《千字文》(均是三字一句);吃饭为一日三餐。等等。  数字“三”应用如此广泛,这一切得从其初始含义说起。  《周易》中数字“三”作为卦爻三画,上、中、下三画,分别代表着天、地、人。这便是“三”的最初含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由来,均是一生二、二生三演变而来。“三”生万物,也即是说数字“三”是一个发生质变的临界点。许慎《说文解字》曰:“三,天、地、人之道。”由此说来,“三”包罗万象,总揽一切意义。  在我国,数字“三”更重点的一个作用体现在“礼”之上。  很早以前,中国人尚卜筮。《礼记.曲礼上》载:“卜筮不过三。”王肃云:“礼以三成也,上旬,中旬,下旬,三卜筮不吉,则不举也。”也就是说,“三次”成了卜筮求吉的限度。“三”最初代表的意义,逐渐发展成为古人的一种“礼”的规范。也就是说,“三”为成礼之数,多一或是少一均被视为非礼。通俗点讲,即是我们经常说的“事不过三”。  那时候,日常生活中的“礼”数,有很多,诸如结婚要“拜天拜 地拜高堂”,三拜方算礼成;敬酒需“三巡”,三巡方显礼节到;古代打仗礼让有“退避三舍”,以退为进;做事讲究“三思而行”,考虑周全方行事。等等。这无不深刻说明数字“三”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它以有限寓无限,它是万物生化的关键之所在,是量变与质变的临界点,并且,最终在漫长时间的延续中衍变成了中国人行动原则的一个定数。  数字“三”在经过一系列的演化与定性之后,时常出现在文学素材里。《史记》曾记载过:“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什么意思呢,即数从一开始,终止于十,以“三”为全。于是,我们可以以四大名著为例,可以看到数字“三”频繁出没。《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入无底洞”等,就连男一号也叫唐三藏。《三国演义》里有“陶恭祖三让徐州”、“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等。《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水浒传》里“施恩三入死囚牢”、“三打祝家庄”等。 明白了数字“三”的内涵之所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能够几次“三”番在文学史册里与它邂逅(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