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怎么熬制才不中毒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的问题你往下看嘛。有病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千万不要道听途说乱吃药或吃偏方草药,对护肝有好处。
据医生及有关资料的说明,目前共有11类200余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对肝脏造成损害,药物需要经过肝脏及肾脏代谢,长期服用对肝细胞有损伤,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等等。
因此,如长期服用有损肝脏的药物,可以服用一些保肝药,如葵花护肝片、保肝片,可以降低药物对肝细胞损害的作用,有较强的修复损伤肝细胞、降低血清转氨酶、诱导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对肝细胞损害的作用。
医生提醒:不要乱服药,谨慎服药,才是保肝之举。
仅供参考。

苦参碱伤肝,为什么以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山豆根作为保肝药使用呢?

无论是山豆根,或是山豆根中含有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其作用到底是保肝护肝、还是导致肝毒性,都是基于合理应用的前提,不存在“山豆根保肝,而山豆根的主要成分苦参碱伤肝”一说。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和山豆根均具有辅助保护肝脏的作用,它们能从辅助抗炎、有助于抗氧化、帮助抗病毒和有利于抑制肝脏纤维化等多个机制层面来达到辅助保肝护肝的作用,且其制剂在临床上也常被应用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缓解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但是,不论是山豆根、还是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参碱,在不当使用的情况下均有可能导致肝损伤。
苦参碱并不是那么坏从理论上来说,中草药成分复杂且相互制约,再加上炮制和配伍等减毒增效过程,论毒性应该比提纯的单体化合物要低。故而在不少人的思维中,会有类似“苦参碱伤肝、山豆根保肝”的错觉。其实,伤肝或是保肝,剂量说了算。
任何药物,都存在两面性,也有它的使用安全范围。在药物的最小起效剂量和最小毒性剂量之间,有一个窗口,我们把它叫做治疗窗。治疗窗实际上就是药物使用的安全范围,低于它没有效,高于它则会产生毒性。这个窗口的范围越宽,药物的使用也相对越安全,所以对于一些治疗窗口特别窄的药物,我们要监测它的体内血药浓度,避免超限中毒。
回到苦参碱伤肝这个问题上,已有的研究显示,苦参碱可有助于增加胆汁流量、帮助促进肝细胞再生、减缓肝细胞损伤、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是临床应用于缓解急慢性肝炎和改善恶性肿瘤的上市药物之一(如:注射用盐酸苦参碱)。但不当使用,如应用超出安全范围时,可能导致肝毒性。
山豆根也没有你想象的那般好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苦性寒,有毒,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之一。
与苦参碱一样,山豆根同样有其安全使用窗口。那么,是不是山豆根的毒性一定比苦参碱小呢?其实,山豆根的毒性比苦参碱更难控制和预测。
我们都知道,中草药来源于纯天然。自然生长的植物,其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如:苦参碱)的含量受产地、外界生长环境、采收加工、储存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到了使用这一环节,其含量还要受到不同提取因素等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批次的药材、不同提取因素等,都会令山豆根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出现较大差异,从给药剂量的稳定性来说,肯定不如成分单一、含量明确的苦参碱制剂。而这个给药剂量稳定性问题引发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导致药效的不稳定,也会相应的带来毒性问题。
从这一层因素上来考量,山豆根并没有你想象的那般安全。
如何避免该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肝损伤?合理应用该类药物,其一,应严格遵循其使用说明,如山豆根的用量,可参考《中国药典》,确保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使用,避免超量;其二,如需长期和较大量用到该类药物时,应加强肝毒性相关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如血清总胆汁酸的含量变化、还有转氨酶、胆红素的含量等均可作为肝损伤的预警指标;其三,应提升山豆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增加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项,从源头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和疗效稳定。
码字不易!路过的亲,拜托赏个赞!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