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过程

斜面的制备步骤?

斜面的制备步骤?

PDA培养基的配制及试管斜面制作
1.实验材料
1.1试剂材料
土豆,葡萄糖,琼脂,试管,试管架,天平,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钠,三角瓶,灭菌锅,电磁炉,超净工作台,烧杯,1mL移液器,培养皿
1.2PDA培养基配方
土豆(去皮)200g
葡萄糖20g
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mL
pH 自然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称量和熬煮
将土豆去皮,按自己所需的量(例如配制1L)称取土豆,将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在电磁炉上加热至沸腾,30min后用4层纱布在大量杯上过滤,弃掉滤渣,滤液用蒸馏水补足1L。
2.2溶解
用天平称取20g葡萄糖加入滤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2.3分装
称取8-10g琼脂,加入所用三角瓶中,然后将滤液分装到三角瓶中,每瓶500mL,用玻璃棒将琼脂搅匀。
2.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
2.5包扎
加塞后,在棉塞外用两层报纸包裹,其外用橡皮筋包扎好,标记。
2.6灭菌
将配制完成的培养基,包好的平板及其他所需用品一起放入灭菌锅灭菌(见灭菌锅使用方法)。
3.试管斜面制作方法与步骤
3.1前两步同2.1,2.1步骤
3.2加热溶解
量取500mL滤液到10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8-10g的琼脂,用玻璃棒搅匀,放入微波炉缓慢加热溶解,加热其间注意不要让培养基溢出烧杯,不时用玻璃棒搅拌。
3.3分装
等琼脂溶解后,将培养基分装到事先准备好的试管中。分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管口尽量不要沾染培养基。
3.4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上塞上棉塞或橡胶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
3.5包扎
加塞后,试管7-9支捆用橡皮筋捆好,在塞外用两层报纸包裹,其外用橡皮筋包扎好,标记。
3.6灭菌
将包好的试管和其他所需灭菌物品一同放入灭菌锅灭菌。
3.7摆斜面
灭菌完成后,将试管拿出,在超净工作台下摆成斜面,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倾斜度。

原基培养过程?

小川真等在试管中培养出松茸的原基。方法是取赤松林pH4.5的弱酸性土风干后,用2毫米孔目的筛子,筛后放入口径3厘米、长20厘米以上的试管中,装10厘米土,在2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进行加热灭菌20分钟,冷却后分别再加入已灭菌的培养基组分。
将已培养的菌丝移入试管的土壤中,于23℃恒温下培养约2个月,可见到白色菌丝扩展,并开始旺盛生长时,把试管移到18℃的恒温箱中,在此温度下约15天,白色的菌丝块肥厚成球状,顶部变成褐色,可认为已形成松茸原基。这种菌丝块或原基的质地致密、多汁,有松茸香味,已可看到形成子实体的组织,直径5毫米左右。
原基和子实体均为组织化的菌丝体。在研究松茸菌丝体组织化的实验中,魏铁铮(1999)在1000毫升PDA培养基中加入1克、2克、3克一直到16克蛋白胨。结果发现,随着蛋白胨浓度梯度的变化,松茸菌落形态和组织化的程度成规律性的变化。在PDA培养基上,松茸菌丝为纯白色,菌落表面气生菌丝扭结,形成毛刺状。当蛋白胨含量为0.1%,菌丝仍为纯白色,菌落表面气生菌丝呈绒毛状,且不发生扭结。当蛋白胨含量为0.2%,菌落中央明显隆起,呈草帽状。表面气生菌丝长而多分枝,且旺盛致密。随着蛋白胨含量的增加菌落中央隆起越高,草帽状菌落外沿越来越窄,隆起部位颜色越来越深,气生菌丝逐渐变短。当蛋白胨含量达1.6%时,菌落呈半球形,颜色为浅黄褐色,组织化程度高,酷似松茸菌盖,半球直径可达15~20毫米。解剖观察,质地致密多汁,有浓郁的松茸香味,与小川真当年描述松茸原基一致,但原基直径明显大且具有可调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