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有哪些特点和习俗

惊蛰是哪一天?

惊蛰是哪一天?

2022年公历3月5日22点43分34秒是惊蛰,农历壬寅年2月3日,星期六。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于公历3月5至6日交节。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昆虫,惊蛰后自然生物岀现萌发生长的现象,阳气上升、气温回暖、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中国除东北、西北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已升到0度以上了,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度,江南地区为8度以上,西南和华南已达到了10至15度,早已是一派融春光了。惊蛰民间有吃梨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歌惊蛰什么?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施肥、灭虫、造林。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你知道在惊蛰时节各地农村都有哪些习俗吗?

“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它的时间点是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今日3月6日,正是2019年的“惊蛰”时节,大家在今日可有什么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蛰虫惊醒,开始四处活动,或祸害庄稼,或影响生活。所以这个时候,各地的老百姓就会举行各种各样的除虫活动。比如:浙江宁波一带的农村,农民们会在“惊蛰”这天拿着扫把去田间扫虫,举行一些扫虫的仪式,以此来祝愿田间地头的害虫能被扫除干净,不要为害庄稼,希望能有一个丰收年。
江西一带的有些农村,农户会在“惊蛰”日这天,在家中灶膛里烧起旺火,在?里放入谷种、豆种、南瓜子、向日葵子等进行干炒,称之为“炒虫”,喻义将各种危害五谷蔬果的害虫都炒死,这样,农作物就能获得丰收了。
大家如果喜欢看港剧的,就会发现,电视中时常能见到有个婆婆在天桥底下帮人“打小人”的情节,虽说现在打小人都是为了驱赶霉运或者发泄对对头的不满,但其实,这“打小人”的习俗最早还是源自于“惊蛰”日灭虫的习俗。因为“惊蛰”之后,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都会从沉寂中醒来,开始四处为害,而且还频繁出入于家中,所以古人们会在“惊蛰”当日手持点燃的清香、艾草,将躲在角落里的爬虫鼠蚁熏出,并进行拍打驱赶。噼里啪啦的一顿乱打,发泄对这些害虫的不满。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打小人”这一做法。
现在,仍然有些地方,保留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的习俗,这天“打小人”并不是为了要发泄自己对某人的不满,而是以此来祈福,驱赶家中霉运。
惊蛰”日,在民间还有个非常流行的习俗,那就是吃梨。据说这也是和“惊蛰”后,百虫四处活动有关。因为“梨”谐音“离”,有分离、远离之意。老百姓们认为,“惊蛰”日吃梨,可以让家宅远离虫蚁滋拢,也可以让庄稼选离虫害。当然,这都是百姓们美好的期盼而已!
不过,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天气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个时节吃梨倒是很符合养生规律。“惊蛰”日还有哪些习俗?欢迎朋友们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