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楷笔法动态图慢动作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

首先要纠正对欧楷肥瘦的认识:欧楷的好坏不以字的“肥瘦”来判断,点化的肥瘦本属于字的形态,书法价值并非取决于此,而是透过外表,观其内涵和神韵,一味的追求“瘦硬”也非好作品。
前人有很好的论述: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将“枯槁生硬”列为书法“八忌”之中。朱履贞《书学捷要》: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也。
所以要想从整体整体上把握欧楷相对比颜体,属于瘦硬一派,但是以瘦硬概括欧楷特点未免太狭隘。
与其关心字的肥瘦(最终状态),不如去把握字形成的过程:欧楷笔法和用墨。
1.欧楷笔法
欧楷笔法无非体现在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三个方面(概念性的东西,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写的多了,就会有一个感觉:肥瘦不是刻意表现而得,是书写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
2.用墨
用墨不可太浓,写出来粗笨,且行笔会出现很多圆笔;不可太淡,会洇湿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以及失去欧楷的挺秀之感。
至于说什么行笔“提按”“顿挫”等等,这其实都是笔法中的很自然的东西,也是表象问题,不必拿出来解释。这都属于“欧楷笔法”中的外在表现。要了解欧楷的“本真”。
欧楷真正的特点是:险绝挺秀,而非瘦硬。所以在学欧楷的时候,适当地去学习欧楷本身的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也不要人云亦云,我们大部分欧楷爱好者很注重临帖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这个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引起重视。
如果一味追求“肥瘦”,注定是学不会欧楷的。即使看起来会写,也是机械的,终不得法。

范笑歌楷书是否有八种古体融合?你能看出哪八体?

感谢邀请:
范笑歌的楷书我感到比较明显的是走的唯美绮丽的书风。这也是走的大王一派的路子。融合古法八体书风,有些太牵强了,硬往上凑成了八体,那这八体的风格也是很有矛盾和对立的。再说了,真能凑成八体也真是不易的。但可以看出来范老师还是很认真的学习了古代多个书家的笔法和风格,也有自己的体会和创新,这是很让人敬佩的。他是在古人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是很正派的书法路子。看他的书法风格,我感到最为显著的风格还是诸遂良的宽绰、汉隶的温婉、赵孟頫的秀丽,再往高处就是二王的流畅。在他的字里行间还是能找到“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的影子的。
在运笔方法上,范老师多采用以圆为主以方为辅,逆起逆止;横画逆入平出,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确实有“清远萧洒,微杂隶体”的特点。范老师的楷书保持了诸遂良和汉隶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汲取了诸遂良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同时,他将方正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趋向了扁厚丰润。从范老师的作品《千字文》里我们可以读到他有很明显的汉隶书法的特征。在字势上也有米芾刷字的影子。范老师的字受汉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论在运笔上还是在结体上,都残留了汉隶和北碑的笔意。在《千字文中》存有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当今书坛,貌似创新求变,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有些创新让人匪夷所思。开始我对这些非传统的“创新”,还是不很认同的,但看到一些当代的顶级书法大师、导师级的书法大家的创新的方式,有些虽然我们不能理解,但他们的境界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思想范畴,这种艺术的方式到底能走到什么界地我们还是不要过早的评说。但范老师的创新我还是非常的拥护和敬佩的。他能够在继承古代前人优秀书法的基础上,又不被古人法书窠臼桎梏,汲取众家之长,闯出具有个人特点而又有时代风貌的书风,诚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今楷的门户,堪称古代楷书走向今过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