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和书法哪个值得练

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为什么要写丑书?喜欢丑书的到底有几人?都是什么人在乱弄?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形态存在已经几千年了,经历了沧海桑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书法这个艺术门类无论在每朝每代,都以顽强姿势挺立着、发展着,并日趋完整完美。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到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直至唐代的鼎盛,书法一直都是带着民族的特性和生命特质风姿绰约地走过。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的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们的出现更使得书法在人类文明的史志上锦上添花、开花结果。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一篇篇流芳百世的佳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法作为人类文明“精、气、神”的活化石跟随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她的艺术形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慢慢地剥离掉身上的贵族习气和附庸风雅的毛病,更趋平民化的同时也就更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发展也是时代的进步表现,证明了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普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新时代,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精神文明的提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浓缩于笔端游走于宣纸的中华文化,是精神文明和文化艺术冠顶的一道绚丽光环。书法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门未来文化产业走向的学科。
当然,现如今的文化艺术门类繁多,鱼龙混杂。很多伪艺术、异类门派打着标新立异的旗帜充当吹鼓手。这是发展过程中也必然要遇到的坎坷,我们的主流是向上的进取的。以下是我对书法产业在大文化背景下发展趋势分析和提出的窥见: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问题
从表层意义上分析,传统总归与陈旧落后相连,现代则是创新的成果,传统的生存一般依据习俗行为,现代的生存则多来自理性行为。在任何一个门类,传统和现代都看似对立。如果用动态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那么这种对立是错误的。传统是现代的基础,而现代是传统的升华,善于自否和乐于更新才是现代人的品格。当然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现代仅限于伪现代。
传承和发扬也是任何一个学科或门类需要讨论的课题,在书法艺术的门类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汉字书写方式和方法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有很多的传统可以继承和模仿学习,也不乏有多种多样的书法字帖可以临摹。当然这种传统的东西本身经过历史的提炼和锤打。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的书法教育,无论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书法大家还是现在科班的书法新秀,都离不开临贴的过程。贴就是传统,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不断地临习古贴的同时才会提高自己手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大脑的悟性。这是我们书法教育中必经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和枯乏的。所以才有很多人希望走捷径,希望早日成名成家。他们就会抛弃传统,自我创造,然后自吹自擂。蒙蔽一些不明正相的人,以为艺术就是这样,让大众看不懂便是好东西。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许在夸张的宣传和利益的驱动下,就像包装明星般包装成功了,可能也是一时的(当然也是书法艺术的悲哀)。目前的有些展览、报纸、刊物等都能见到这种所谓的现代派涂鸦,就是所谓的伪现代。这种不正之风反映的是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如果任其发展,对书法艺术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其实也说明一点,我们国家的书法教育没有普及,大众对书法的审美眼光不够档次。对书法的展览和宣传也仅限于在大雅之堂和拍卖会,有点让人望尘莫及。我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很少发现有老百姓参与,连书法爱好者也比较少有。一是因为展览馆的档次都定的太高,老百姓大都望而却步。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只在同道中人或协会会员间告知,或者需要有请帖才能进入,人为地提高档次。这样也使得书法在民间的交流和学习受到阻碍,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艺术不是清高。
当然,传统的东西也有很多人在继承,他们不需要名利不需要宣传,孜孜不倦为了自己的爱好,这种人比较自我也比较艰苦。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满的。全国的艺术院校书法专业也毕竟太少了。要在未来的书法产业中发挥作用首先依靠的就是这些青年艺术学子们的中坚力量。学生们在系统地学习和吸收了传统的精华之后运用了现代的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创作出好的艺术品。

书法里到底有没有丑书?如果有,丑书的艺术价值在哪?

①出自诗经《颂》曰:“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态。”
②录文:般般之圃,乐我仁兽。白质黑章,其符神,穆穆,君子之态。
③款识:鉴渊先生诲之。甲戌腊月。弟秉绶
④伊秉绶(传) 1814年作 隶书 立轴
伊秉绶
⑤尺寸167×94cm
成交价13200万(這才是书法 皮鸭摘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