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的故事讽刺了什么

埋儿奉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埋儿奉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然,郭巨埋儿也有可取之处:《郭巨埋儿》宣扬的孝老精神永不过时,也是我们亟需传承的。因此,我们要吸收这一故事的精华,弃其糟粕。
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极为出名的孝子叫做郭巨,他的家境贫穷,为了赡养母亲据诶的那个亲自埋掉才3岁的儿子。最终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在野外挖坑的时候挖到了上天赐予的一桶黄金。
在《孝子传》中提到说郭巨把钱全给了弟弟,但自己却一贫如洗,以至于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了。他难道没有提前想到供养母亲需要钱?退一步讲,他为什么不把钱要回一些或是让弟弟来抚养母亲呢?他没有承担自己的错误去想办法为家庭带来食物,而是不负责任的决定埋掉儿子以侍养母亲。

鲁迅是怎样评价埋子奉母这个故事的?

对于这则典故,鲁迅曾评价称:“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二十四孝图第一段表达的情感?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

二十四孝图针对的哪三个故事?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你是如何看待“郭巨埋儿”这件事的?任选一个角度?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