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三苏父子的诗句

促膝长谈源自那个典故?

促膝长谈源自那个典故?

促膝长谈源自宋代的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典故。
  苏轼、苏辙兄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其父苏洵三人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八个他们家占三个。
  年少成名的他们,很早就名动京师,文章传扬天下。兄弟二人的才华更是令宋仁宗赞许道:大宋何幸,得此奇才。他连声惊呼“我为子孙得了两个相才”。
  他们二人寓居汴京城的怀远驿期间。一日夜半风雨大作,二人诵读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后感慨甚深,兄弟二人相约“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约定日后早早退休,过闲居的快乐生活。

行云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一般用于形容写作中文章的自然流畅,或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出 处: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元 刘壎《隐居通义·陈文定公诗句》:“近世文章,如 王臞轩 所作,行云流水,亦自可采。”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①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②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③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典故:苏轼初从其父苏洵学作文,后得益于天赋和勤奋好学,文章出类拔萃,盖世绝伦。他常说:“作文正如行云流水,并无固定的格式章法,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宋史》称赞他的文章文理自然,虽嬉笑怒骂之辞,也能作而诵读。其文体气势恢宏,暗藏锋芒,明快流畅,清新豪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造句:1、美丽的语言和行云流水的文字会从根本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2、这支舞曲的旋律如行云流水,动人心怀。

苏轼写了很多思念弟弟的诗词,其弟苏辙有答和的诗词吗?请细说下?

武哥说文,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友谊像苏轼和苏澈两兄弟这样单纯和持久的,真是少见。
同样的历史名人,像曹丕与曹植兄弟,在兄弟友谊这个方面赶“二苏”差得十万八千里。
苏轼写给苏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元1076年,苏轼当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在密州当市长。
这年中秋,月圆得出奇,还淡雅得如水。或许月亮也知道,今天晚上,一定不寻常。
酒过三巡,想起六年没有见面的老弟,也不知道在济南过得好不好,听说济南的冬天没有风,也不知道子由习惯不习惯。
情到深处,按捺不住,便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词的上片,苏轼含蓄的抒发了自己的遭遇,也写出了哥哥的日子也过得寥落失意,但是,还是写了自己没有灰心丧气,要当个人人爱戴的好市长,争取年终参加皇帝组织的最佳市长评选活动。插入一点后话,据说,后来皇帝读到这首词了,也拍手叫绝,特别是读到“高处不胜寒”,一下子就受到了感染。感叹到,还是苏轼懂我的处境啊,皇帝也当起孤独啊!不久,就把苏轼的官提了下。
下片,就是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了,也没有多大伤悲,还在勇敢的开导自己,让弟弟放心,用美好的祝愿结尾,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这就是苏轼的伟大和可爱之处,任何时候,都是积极乐观豁达的,什么事情都想得通。
然后,就把信寄去山东济南了。
苏澈写给苏轼的《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公元1077年,苏轼离开京城到徐州当市长,徐州是历史上的华夏九州之一,又叫彭城,比密州好多了。
在这里,兄弟二人相聚了三五个月,这年中秋,苏澈想起去年哥哥送来的词,总觉得还有一个作业没有完成,当然,更重要的是,中秋过后,苏澈也要离开徐州到南都任职。
依依不舍之情,在中秋前后倾泻而出,就写了这首《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回赠哥哥: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说是我和老哥不得相聚有多久了啊?掐指一算,啊,都七年了。去年还天各一方,你写给我的词把我感动惨了,哪里想到,今年还相聚在一起泛舟、听曲、赏月,还要感谢哥哥深情款待啊……
总结:苏轼和苏澈两人有达和的词很多,毕竟在当时,没有其他娱乐方式,最大的文化娱乐就写词、和词。就不再列举了。
但愿 的回答对您有一丝作用。
“武哥说文”为您解答,期待点、批、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