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做官的经历

杜甫多少岁进的翰林?

杜甫多少岁进的翰林?

杜甫没有当过翰林。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从小就有远大抱负,二十岁离家去外地游学,
平生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科考,没考中。年轻的杜甫没有在意,毕竟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于是继续漫游,二十五岁在游泰山时,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宝五年(746年),三十四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参加制举考试,由皇帝亲自选拔人才。机会终于来了,杜甫凭着深厚的才学功底,是不是可以平步青云了呢?
倒霉的是,文章落到了宰相李林甫手上。李林甫文化水平低(未参加过科考),不能赏识杜甫的才华,一句“野无遗贤”,把杜甫拒之门外。
条条道路通罗马。科举之路不通,杜甫也走上了干谒之路,通过写求职诗,谋取职位。
天宝九年(750年),杜甫三十九岁,给张垍(jì)写了一首求职诗《赠翰林张四学士垍》:“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希望得到引荐。
虽然张垍没引荐他做官,但提供给他一个信息:皇上要在长安的南郊,举行大型的祭奠活动,张垍让杜甫在这次活动上献赋,争取谋得一官半职。
杜甫写了三篇文章,献给皇帝,这就是著名的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这三篇文章写得华彩横溢,受到了皇帝的称赞。
可结果只换来八个字:“送隶有司,参列选序”,还是没被录取。
杜甫长安十年,仕途上没有收获,生活也十分拮据。为养家糊口,他不停地在求职的路上奔波。
天宝十年(751年),杜甫四十四岁。命运似乎出现了转机,朝廷任命他做“京兆府兵曹参军”,具体管什么呢,管理一些兵甲器仗之类的事务,从八品下。
任职期间,他离开长安去奉先探望妻儿,途中遇到了“安史之乱”。
战争把人民推向水深火热之中,也给诗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杜甫先是随百姓逃亡,后是被俘一年多,再后携妻儿流亡西南。此后一生流离失所,困顿不堪,五十九岁病死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是官二代富二代吗?

杜甫故里在河南巩县,那里有杜甫一生的详细介绍。
杜甫的远祖是东汉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到他祖父杜审言这一代,已经只是唐朝一个很小的官了,而且杜甫祖父因为与武则天的幸臣张易之兄弟有瓜葛,后来被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流放,后病死。
杜甫出生时,祖父杜审言已病故,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也是一个小官,收入不多但是稳定,杜甫完全靠父亲的俸禄生活,所以杜甫从小的生活也只能说是比较充裕,但是不能说是富贵,官二代就更谈不上了。
等到杜甫的父亲杜闲病故,家里就彻底断了进项,完全靠杜甫一个书生过活,他又没有市井人家子弟的谋生技能,他的科考为官之路又一波九折,生活状态可想而知。
杜甫母亲家算得上是当时的名门,不过杜甫早年丧母,姑母抚养长大的。杜甫父亲做过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司马,唐朝的司马是一个俸禄不高的闲职,白居易把司马说成是“送老官”。
与杜甫中年到老年的困厄贫病不得志相比,杜甫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相对稳定优越的。
但是杜甫祖辈都是凭借读书科考走上仕途的,所以杜甫从小所受家学很好,母亲家又是大族,虽然早逝,杜甫与舅舅、表兄弟之间的来往也比较密切。
所以,说杜甫是一个勉强的“官二代”尚可,富二代谈上。

杜甫是官二代富二代吗?杜甫父親杜闲,正如其名一样,一生虽做过小官(兖州司马)却并无实权,虽不缺吃穿,却也算不上大富,也无什么名气。上不如其父,唐初狂人杜审言,下不如其子,唐诗仙诗圣之一的杜甫。
因此也可以说杜甫算是官二代吧。至于富二代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如果杜甫真要算富二代,大概也就不会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