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祭祀流程

祭祀活动的照片,如何拍成一个系列?

祭祀活动的照片,如何拍成一个系列?

我曾经拍过一个本地省级非遗“烧大牛”祭祀祈福的活动,我曾经连续三年在大牛的制作过程和烧大牛祭祀当日跟拍过,我来说说我的一点看法。
先拍感兴趣的点拍摄一个项目的时候经常是因为一个兴趣点引起了关注,勾起了想拍个究竟的冲动,所以在拍摄中先把自己看到的兴趣点拍出来,在拍摄中不断的发现新的兴趣点。
开始只是只是对大牛制作感兴趣,跟拍过程发现主持这件事的老人感兴趣,反正哪感兴趣就拍到哪。
在调整中发现拍摄中除了发现新的兴趣点,有时候也会引导拍摄思路应该往哪个方向深化,例如追踪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刻画他的一种对传统的坚守等等,同时也会有一些自己的观点看待这个祭祀内容的一些看法,只要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想办法拍出来,发现和调整就是同时的,自己的理解也是在不断的拍摄和调整中去明晰的。
拍摄祭祀活动背景故事往往是他的文化层面,很多时候传统文化与现代倡导的观念还是有些差距的,拍摄这种差距往往是掺合了自己的观点。是选择拍摄这是个什么事,他的由来是什么?祭祀时候有什么讲究和仪式等等?还是选择拍摄自己观点,寻找这个活动文化的差异化,地域化,很多时候不同的照片会迎合不同的应用需求。
细节的东西更能丰富故事性拍摄纪实摄影,无论什么题材,记录细节是必须的内容,现在玩摄影玩纪实摄影的人很多,很多大师都会讲一些套路,可是故事的细节往往是套路上很难预计到的,只有通过自己发现和领会。如果按照套路拍摄,照片就没有看点,往往是看题目就知道拍的啥。
要想自己拍的纪实照片不留于表面现象,很多时候需要思考的是拍摄手法,就想写文章一样,是否托物言志,是否掺合点形容词汇等等。
细节并不是指的是这个手艺制作的难度,也不只局限制作过程人的表情,我更欣赏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些细节,它不仅增强了叙事的趣味,更多时候还带有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合理的处理“烧”传统祭祀少不了烧东西,可是这个文化层面往往和现在文明倡导的主旋律是带有偏差的,怎么拍明白还要处理好这个文化主旋律的偏差。
说说怎么成为系列成为系列更多的是指怎么去整理,海量的拍摄怎么去组合他的主题?目前看能拿上桌面的系列形式可以有这么两项,第一围绕非遗这个主题去拍摄,把他的历史背景拍出来,不同地域祭祀的主题会有差距;第二个可以围绕传承人这个角色去拍摄,刻画一种坚守与精神。以上这是文化大调子的常规内容,还有一种属于观点陈述的,把自己对这种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差异化的观点阐述出来,或许这个拍摄难度最大,往往更趋向于观念摄影的一些手法,玩转观念摄影更高级一些,会令人留下深深的思考,而不是告诉人家拍的是什么事情过程。
总结一下看完本人的一点拙见,不知道您是否计划怎么去坚持,不管如何选择系统化的拍摄方案,拍下来就有他的价值,至于怎么整理很多时候看最终的使用需求。
人文纪实摄影入门口很低,拍出深度很难,拍出观点更难,根据自己的兴趣入手吧!
欢迎关注我更多的摄影心得与您分享

有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不舒服:你们本地上坟的风俗是什么?磕头应该是都有的祭祀礼吧?

是呀,上坟,就是缅怀,看望先辈的一种体现,香,纸,供品,磕头等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上就和现实生活中,在外工作的儿女回老家看望父母,或长辈是一个道理,看看长辈生活怎么样,房子需不需要修理,等,阴宅上坟更得讲究,毕恭毕敬的进行相关事宜,观察坟盘让人为的,或牲畜损坏没有,雨天,会不会雨水进了墓穴,下急雨后坟穴是不是出现了沟沟壑壑,会不会有小动物挖的小洞钻进去,坟盘内的水口是否有人为的改动,(因为在山区,坟地往往在农田里,或农田周围。农民在修理地时,有时无意中,几铁锹就改变了内堂水口,)等等都的留心观察,否则,福来不知,祸来不觉,会出大事的。上坟填土时还的知道从哪个方向取土,呵,讲究很多的。

上坟时先要点燃香、点燃蜡烛,摆上水果,面包等,在坟前铺上纸,把用纸做成的棉衣、棉被、裤子等等,放在纸上铺平,然后点燃,把用纸元宝还有冥币,也放在上面烧。然后清理坟头上的草,用铁锨铲一些新土,增加在坟上去。

上坟,祭祀祖先,烧香烧纸钱是必须的,瞌头是必须的。

因为是本土文化,所以都差不多!

农村的风俗还是保存挺完整的,只是现在国人对先辈缺少敬畏,缺少感情而已。因为礼乐制度没有了,只留下了一些形式!
一般上坟香、蜡、纸、酒、茶是必备,需要祭奠给先人,然后磕头作揖,放鞭炮。
去世之后的才是挺繁琐的一个流程,献祭的水果,菜,酒茶,然后磕头都有一套程序,由年长的人担任,吩咐逝者子孙行礼。包括披麻戴孝,唢呐礼乐,有些可能会有诵经,然后看风水找墓穴,下葬时间。七七守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