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诗句带翻译

为什么杜甫的《登高》被称为千古悲秋的鼻祖,你怎么看?

为什么杜甫的《登高》被称为千古悲秋的鼻祖,你怎么看?

很多人可能不知这首诗,但一定知道其中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南宋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然而,被称为千古悲秋鼻祖这样的评价,不知从何而来。
在杜甫之前,已经有很多诗人在悲秋了!屈原《湘夫人》就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
悲秋鼻祖不算,是悲秋最好的七律诗。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 杜甫为何悲秋?
杜甫的诗写秋的很多,除了这首,还有著名的《秋兴八首》,都是创作于同一时期,也是杜诗中成就最高的。
诗人为何饱含深情地写秋?
每个诗人对秋都有特殊情感,不同于春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是落叶飘零,风雨瑟瑟的无尽凄凉,这对于大多数失意落魄的诗人来说,正好触动他们自怜自艾的情怀,总能写出天地同悲的旷古忧愁。悲秋的诗,是诗人们写给自己的哀曲。
杜甫也不例外,甚至更为复杂深刻。他的一生都在流浪的路上,家破国乱,生存维艰,功业无成,却始终在梦想的路上蹒跚,不懈于他的“致君尧舜上”的高尚志向,为民生操碎了心,这也是杜甫伟大的地方。
写这首诗时,杜甫已56岁了,他从成都草堂流落到夔州(重庆奉节),在地方长官的接济下,自耕自足了三年,身体越来越差,忧时伤世,写了大量的诗歌,继续着一边梦想,一边孤独的日子。770年,诗人死于湘江一所破船,一个伟大诗人的悄然离去,唯有诗证明他的伟大。
志者暮年,情感的脆弱点碰上了敏感的时节,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秋,成了寄托人生失意的载体。
2 本是秋萧瑟意象,却写出雄浑壮阔。
写秋,杜甫是得了神韵的。
比如,
《茅屋》:“八月秋高风怒号。”
《怀李白》:“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秋兴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最为干净利落,气势磅礴。
这一句妙在何处?只有比较,才知其意味。
曹操有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丕也有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还有著名的初唐王勃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都是写秋的名句,意境很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象也不过是落叶与江水:无边树林,落叶飘飘,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浪涛汹涌,滚滚而来。
然用一个“无边”,一个“不尽”,就很不一样了,秋的萧煞似乎带着遒劲潇洒,写出了气势与境界,在落寂萧瑟中却给人雄浑旷远的美感。
再深思一步,落木萧萧是自然界无法摆脱四季轮换的命运,江水滚滚是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暗示,诗人是在感慨自己无法避免的人生暮年,理想难酬的际遇。
除此之外,这一句从形式上也是讲究的。
从平仄来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对仗角度来说,
“无边”与“不尽”,“落木”与“长江”,“萧萧下”与“滚滚来”,堪称绝对。不仅是字意,还有意境,上一句萧瑟至,下一句壮美极。
超越悲秋的基调,写出秋的精神与境界的壮阔,形式的完美,是诗人博大的胸襟与非凡的笔力使然,无人可以媲美。到了宋词,悲秋的也多,比如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之美,抒怀之温婉,词是到极致的,然而论气势,是欠缺的。
清代学者杨伦评价:“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3 感情深沉而压抑,是杜甫一生的写实。
首联颔联,诗人在刻意写秋的美境,“风急天高”是秋风急劲,天高气爽,“渚清沙白”是江水澄澈,沙石白细,“鸟飞回”是鸟儿的自由盘旋与回巢,然而“猿啸哀”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
李白写猿,“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抑制不住的欣喜与激动。
而杜甫尽管写得够有意境了,可忧愁还是没挡住,在这个秋意浓浓的三峡,一声猿啼,一个“哀”字,就像个情感的缝隙,越来越大,决堤而喷涌。
56岁暮年,重阳之日,诗人在回顾感叹自己的一生。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多少年来一直在流落漂泊,走了万里也是有的,病了多久,离家多远,也说不清了,只落得个白发暮颜,居无定所,一无所成。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潦倒备尝,家愁国恨,徒添霜鬓,因病戒酒,连一醉销愁都成了奢望。
这两句可能是杜诗中最深沉悲伤的句子了,一位老者,漂泊了大半辈子,心心念念家国天下,到头来,什么都没有,眼见的还是山河苍凉,自观的还是潦倒落魄,怎不百感交集,情难自抑!
秋,给了诗人自我怜惜,自我发泄的方式!

杜甫诗中与房屋有关的诗句?

    
1、杜甫诗中与房屋有关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出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全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4、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