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货架设计原则和方法

仓库的三原则是什么?

仓库的三原则是什么?

仓库存储的三个原则是:

1、防火、防水、耐压。

2、定点、定位、定量

3.先进先出

打磨管理

量化:物料以一定的单位包装,便于物料的收集和数量的快速统计。

定容:物料储存在一定形状的容器中,便于堆放和计数。

定位:将资料存放在适当的固定位置,形成工作习惯,自然减少找资料的时间。

扩展数据:

1.库存商品要按位管理,类似于商品配置图的设计,即不同的商品要按照分类分区管理的原则存放,上架。

仓库至少要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大量存储区域,即以整箱或托盘的形式存储;二是少量的储物区,即拆卸下来的商品放在展示架上;三是退货区,即把要退货的商品放在专门的货架上。

2.位置确定后,要做一个配置图,贴在仓库门口,方便取用。小储物区尽量固定,整箱储物区可以灵活使用。如果储物空间太小,或者属于冷冻(隐藏)仓库,没有固定位置也可以灵活使用。

3.储存的货物不应与地面直接接触。一是为了避免潮湿;二是由于吸收新鲜仪器的规定;三是堆放整齐。

4.注意储存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干燥不潮湿。仓库应配备防水、防火、防盗设施,确保货物安全。

5、货物存放货架应设置盘点卡,货物进出应注意先进先出的原则。还可以采用色彩管理的方法,比如每周或每月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明确标识购买日期。

库房货架尺寸?

仓库货架,又称仓储货架,有常规尺寸和定制尺寸两种。

常规尺寸有标准尺寸,定制尺寸只能定制,而且定制的话,尺寸是任意的,什么尺寸都可以。如果你问一般的货架尺寸,你说的是常规尺寸。

一般收纳架的一般尺寸有120*50*200cm,150*50*200cm,150*60*200cm,200*50*200cm,200*60*200cm,一般是最常见的。也就是说长度一般是一米二,一米五,两米。宽度为0.5m和0.6m,高度为2m。

我朋友刚开一家模具厂,租了一间仓库比较大,他想问我怎样设计货架以及降低成本?

第一,设计阶段;我有个观点: "成本设计 "。

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设计本身的成本,另一方面是指设计产品的成本。设计本身的成本是指重复设计和过度设计所产生的成本;很多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过去设计的产品的设计思路、方法、方案都没有很好的保留下来。设计新产品时,基本都需要重新开始,不能使用现有的设计方案,消耗很大。设计费用的数额,而且设计出来的产品质量还很不稳定,而且设计周期特别长。设计产品的成本是指由于设计产品使用的材料、设计工艺路线、设计零件的通用性不同而导致的产品成本差异。比如,不同的设计方案对采购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不同,所以对材料的质量或规格要求高的自然成本更高;工艺路线设计复杂,加工难度大的设计自然消耗成本更高。材料或零件的通用性对成本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新材料,很可能导致库存增加,材料呆滞,从而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严重时甚至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使用常用材料,设计常用零件,无疑会提高库存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同时,因为减少了特殊零件或新零件的种类,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模具,也降低了制定生产计划的复杂性,生产效率会更高。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新产品和新零件的质量问题远远高于成熟产品。这一系列的好处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第二,策划阶段;所谓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采购计划,另一方面是指生产计划。这两个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如何以合理的库存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只有实现了上述目标,企业的生产成本才是最低的。如果生产线经常为了物料而停工,或者在仓库里生产多余的产品,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的,所以生产计划是否合理非常关键。那么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则:a、保证订单的交货期;b、保证均衡生产,生产能力能满足生产需要;c、保证最高的生产批量效率,不因为批量不合理而增加换模次数或其他准备时间,从而增加单件的加工时间。生产计划安排好后,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制定采购计划。首先,我们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现有库存有多少?有多少物料在运输途中(已采购但未入库),何时到达?已经下达的未完成生产计划需要的物料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计划中包括了多少次采购?已经纳入生产计划的产品需要多少材料?考虑到这么多因素,手工计算估算很困难,即使能计算出来,效率也很低,所以建议企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比如ERP系统来辅助计算。合理的采购计划可以有效降低库存。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在PMC运作过程中,需求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订单专用物料,另一部分是普通物料。(或零件);对于订单专用物料,通常是按照订单采购或生产,不会超库存采购或生产,而普通物料则不同,需要根据经验进行批量生产。机械行业虽然也属于订单式生产,但其计划模式与上述情况不同。如果是订单确认后生产,生产周期会很长,无法满足客户的交货需求。所以机械行业的企业会先按照设计好的标准配置进行生产,客户下单后再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加或减少设备和零部件),这样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这种情况对计划的预测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可能造成产品积压。第三,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减少浪费。理论上,车间总是按照技术部门的标准用量取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超过标准用量。比如可能是因为标准用量不标准,车间按照标准用量取料往往不够,或者需要多次收回。这种情况下,车间会觉得麻烦,不会按照标准用量取料。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车间物料没有按照生产计划单据领用,或者即使按照单单领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据之间的物料被挪用,造成账目不清,然后去仓库领用。其实作坊里可能还有这些材料。第三种情况是直接浪费,比如损耗或者报废。针对以上三种情况,首先要建立车间领料的流程和制度,规范领料行为;其次,要建立异常处理机制,明确如何处理过挑行为。另外,要用ERP管理工具控制领料数量,规范搬料行为,基本可以控制随意行为。当确实需要超采时,还可以触发相关部门对超采原因进行审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