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能不能看到日出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对于现在的天气预报方法来说,基本包括三项,大气观测、物理机制研究、模式运算。
但对于气象不发达的古代,预测天气便成为了难题,但我们的古人可谓相当智慧的,首先他们发现天体运行是会规律的,这个认知便是天文观测的雏形。
研究天气在封建社会极其重要,早在距今约4500年的山东大汶口遗址中出土得陶尊上,上面便画有甲骨文图案,如图所示:
这些图案说明了人们那时候就对太阳、月亮、云层和站在山上观察气象有了认知。从远古至殷商时代,主以观测天空气象的变化来推断天气,殷商时代出土的甲骨文中,闰月、大小月、日月食的记录昭然若揭。
到了西周,从《周礼·春官·宗伯》中可以看出西周时代的观测气象以占卜为主,而《夏官·司马》掌管漏刻,观测月相来制定历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加快发展让天文气象也随之进一大步,应该说此时的发展为我国古天文学奠定基础,以至于从汉代开始,到唐代,到宋金元,形成了天文学的高峰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甘德、石申等著名天文学家,制定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到了汉代开设专门的天文机构,这一点延续了西周时期的周礼制度,这个时代诞生了影响至后代的天文人物,比如张衡,发明了浑天象;耿寿昌,发明了浑天仪;落下闳,制定了《太初历》。
而后唐宋金元时期,除了设立了太史局,还在汉代天文仪器的基础上制造出诸多大型浑仪。
关于测试方法,除了最早的观察太阳、月亮、云层等方式,前期多以占卜和使用观测工具。
观测工具诸多,比较著名的有:仪象、土炭测湿计、相风铜乌、陶寺观象台。圭表、日冕、漏刻、量雨器、雷公柱、伣、铜凤凰、风铜鸟、候风旗、天平式土灰测湿计等。
从主要功能上来说可以分三类:圭表、仪象和漏刻,其余功能皆有相似之处。
圭表
表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使用工具极其简单,就是一根直立的杆子。
物体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自然就会在观测面产生投影,而且日影会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来定回归年或阳历年,也就说圭表的功能不仅仅是时间工具,也是用来测定方向、和二十四节气的。
仪象
仪象,可分为三种,浑象、浑仪和浑天仪。
浑象出产于西汉代,其后各代都有所发展和建造。浑象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运动,表演天象的变化,类似现代的天球仪。
△水运浑天仪
△浑象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从用途上划分,浑象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运动,表演天象的变化;浑仪则用于古代天文测量天体的运动。而浑象和浑仪,统称为浑天仪。
在说到浑天仪,大多数能想到得应该是张衡。他以发明地动仪而闻名于世,但是浑象和浑仪都不是他发明的,他只是将先人的发明做了改进,浑象最初的发明者是耿寿昌,我们前面有提到。
但是他的发明图,现今已经无法找到,只能通过后期张衡的《浑天仪图注》得知一二,宋朝人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象数一》曾记载:“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以水银转之,置於密室,与天行相符,张衡、陆绩所为。”
而他制作的水运浑天仪,周长为1丈4尺6寸1分,相当于4分为1 度,周天共365.25度,上面标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南北二极、黄赤二道,北极周围有恒显圈,南极附近有恒隐圈,还有二十四节气,日、月、五大行星等。
△土炭测湿计 安徽寿县古墓出土
土炭测湿计最早见于淮南子,后见于史记描述。《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雷震之声,可以鼓钟写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冬至节气前,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侧,通过观测天平两端升降,来判断湿度变化。如果空气干燥,炭中水分散发快,会变轻,放炭这端就会上升;如果空气湿度增加,正好相反,从湿度的变化来预测阴雨天的来临。
相风铜乌 铜凤凰 伣 候风旗
这类的作用针对于风的方向来预测天气。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展品
风是古人早期最重视观察气象之一,《史记律书》中记载了各个季节盛行风向的联系,如条风立春至,明庶风春分至,清明风立夏至,景风夏至至,凉风立秋至,阊阖风秋分至,不周风立冬至,广莫风冬至至等。古人最早使用的测风工具是一种候风旗,其实就是有飘带的旗子。
而伣,其实就是古代船上测风向的羽毛,铜凤凰和相风铜乌造型相差不多,都是以鸟的形象为主,鸟头所对的方向就是风向,可以随着风向转动立于建筑的高台之上。
测雨器
△韩国光化广场 测雨器
有关于测雨器的最初出现朝代历史上已无法考证,据说是朝鲜李朝发明的。始创于1441年8月, 但在东汉时期,雨、雪在内的降水测量工具已有明确的要求。从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记载的数学题来看,分别有“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和“峻积验雪”、“竹器验雪”等方法来判断下雨的情况,比如说,下多少,什么时辰结束都可根据数学题来计算得知。
而使用工具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器具,直到明永乐末年,朝廷备有全国统一的“雨量器”,供给地方州县使用,方便上报降水情况。
至于陶寺观象台的发现,从正面印证了早在4700年以前,尧舜时代便已经有了观测天文的现象,它使“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一古老记载有据可考,把传说变成了现实,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遗址。
气象观测发展在时至今日,准确率的提高,观测工具越来越先进都离不开古人奠定的基础,正是因为他们留下的理论和学说,让我国的气象工作迈进了一大步。
部分文献参考:科普中国 北京晚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答案来自东家Su。

风光摄影如何预测美丽霞光?

感谢邀请,霞光很难预测。因为天气瞬息万变。可遇不可求,一般落日之前西方天气晴朗有薄薄的云层。大雨过后都可以出现。只有提前去找好的机位架好相机等待。没有绝对的。有时候阴天,到了傍晚突然晴天,出现云层,落日烧红云层出现彩霞。

1、对着天空测光,尽量使天空曝光准确有层次;
2、利用HDR功能提亮曝光不足的景物及暗部;
3、拍摄带霞光的照片,天空部份在构图上占的笔例要大,一般来说要超过三分之二;
4、利用相机的高饱和度或者后期调整成高饱和的画面;
5、如果画面上具有前、中、近景,并且前景有很小的人物什么的形成兴趣中心就更好了。

一般是以经验来做预判的。你要测光白天就看太阳,晚上看灯光。这个和你拍的风景环境天空等不同而定。
白天预光一般都是跟着太阳着,镜头尽可能不要直接对着太阳。这样会容易晒光。拍出来只是见到光,风景就容易打折扣。其实的都可以能过后期调光,反光板等辅助。如果想拍出不同的光环,那就要不停调整镜头的节射角度。
风景可能观看天空的云来预测,更为准一些。
晚上的话,灯光都是固定的多。预测性强,可以加三脚架,加点曝光时间来控制,可长可短。见仁见智。
分享一些自己拍过的风景相片也作交流。

百科里可以了解到:在日出与日落前后,天空中往往出现形态多变、五彩缤纷的大气光象,这就是霞。根据出现的时间又分别称为朝霞(早霞)或晚霞。朝晚霞出现的方位和色彩受到太阳位置、空气中水汽与气溶胶分布、以及云量和云状的影响。
霞的出现,基于一定的天气情况,必须有云,大风天不行,会把云吹散。夏天来说,常出现在大雨过后,老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下雨以后常出现晚霞。
如果想拍摄山里的朝霞,需要提前了解天气预报情况,风光摄影师为了拍摄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出,在山上等待一周都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