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小学生画

徐悲鸿画过大禹治水吗?

徐悲鸿画过大禹治水吗?

没有。他画的是愚公移山。
徐悲鸿创作画作《愚公移山》,故事还要从抗战时徐悲鸿远赴南洋举办筹赈画展说起。1939年,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画展,目的是为国内抗战筹集款项,他想凭借画笔为国家抗战尽力尽责。画展结束后,徐悲鸿应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做客印度。至此徐悲鸿开始他持续三年多的南洋之旅,期间在多地举办画展,所筹款项用于抗战。
1940年2月,徐悲鸿开始创作《愚公移山》。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在《我在印度》中还详细记录了在印度国际大学为创作《愚公移山》所做的准备情况:#34该校学生职工争做模特儿,大腹便便的炊事员拉甲枯马尔啼亚很#39荣幸#39成为主要模特儿之一,这就是我们在画作里看到有外国人的原因。

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

没岀过。
如果硬要说出过,那就是我了。
其实,我怎么配得上这个名头。
只是借此幽默一下而已。
再做一首诗,逗你快乐一秒钟:
老叟从来爱语花,
只藏心头不外发。
村中老幼不知晓,
但有莹屏万友夸。
——古绝 孤独吟诗客
真诚地感谢朋友们了!
20191215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哪些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舜当政以后,虽经多年治理,天下洪水泛滥依旧。舜罢免了负责治理水患的鲧的职务,不避亲疏,启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辞别了新婚才四天的妻子涂山氏,带着助手四处去考察水情。禹自己左手拿准绳,右手拿规矩,走遍了全国各地,不管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还是入群聚集的地方,不管是山川还是河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摸清了水情地理以后,他汲取了父亲治水以堵为主的教训,采用疏导为主,堵截辅助的办法治理水患。他因势利导,开挖沟渠,把水引入河流,注入大海。治水工程浩大,历时更久,禹带领大家不分寒暑一心扑在治水上。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碰到妻子分娩,他都听到了儿子的哭声,但还是忍住没有回家。
治水工程十分艰巨,例如禹把黄河水引流到龙门山时,被山挡住了去路。禹不怕艰难,和大家一齐奋斗,硬是用原始的器具把大山劈开了一个八十步宽的口子,黄河奔流直下,往东海而去。禹劈开的这道山口,西高东低,逆水而上的黄河鲤鱼到这里被挡住了,鲤鱼就拼命往上跳,要跳过这个山口,这里叫龙山,山口像一道大门,后来就有了小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说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这个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也说明了禹治水的困难确实很大,确实难以想象。
经过十三年的治理,天下九条大河都被禹疏通了,水患得到了治理,人民不再受水害的侵袭,终于能够安居乐业了。禹常年在外,风餐露宿于山水之间,腿部受了风寒,走起路来一步三晃,被后人称作禹步。禹又根据自己在治水时掌握的地理情况,依据山川水流走势,把中国分为九州。依次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舜对禹治理水患的结果非常满意,任命他为主管水利的司空。禹治水有功,造福后代,后人称他为“大禹”、“神禹”,还把中国叫做“禹域”,意思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大禹因此后来成为五帝之一,名传千古。
大禹治水的事儿讲完了,这里面有些小故事挺有意思一、前面说到:“禹自己左手拿准绳,右手拿规矩”。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原来规矩是从这里来的。那么,规矩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呢?查了一下网上说规就是圆规,画圆用的;矩就是直尺,画直线和方用的,引申为法规和准则。
二、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知道出自大禹治水的恐怕不多,现在应该也知道了。
三、禹步。这个我以前也没有听说过。道教认为禹步是祷告神灵之步,什么是脚踏北斗之星,可招神灵相助,什么走起来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摇一摆,我看这些都是装神弄鬼,糊弄人的把戏。真正的禹步应该就是禹治水落下了腿疾,忍着疼痛前行的一种走法。后人各取所需,胡编乱造,最后越编越神而已。
四、禹分九州。九州是古代天下的代名词,古代中国也称九州,原来九州的出处也在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另外没想到的是像兖州、徐州、青州、荆州和扬州,经历四千多年风云变幻,如今竟然还大名不改,屹立原处。禹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以上就是关于你的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