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内观经原文

太上内观经原文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妙经译文?

太上老君虚空当然妙经译文?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妙经译文?

1、原文:老君曰。大道无形。生孕天地。大路绝情。运作日月。大路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译文:老子说:大路原本无有品牌形象,但是能够养育天地。原本无有感情,但是可以运行日月的周流。本来没有名字能够标识,但是能够燮理阴阳,止脱生发消长培养天地之间万物。这般玄之又玄,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哪些,又怕后代手足无措,就根据如如不动的推断,起了一个定而不能移的名字,就称为“道”。

2、原文: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为之万物。

译文:这应有尽有的“道”,体贴入微,没有不符合。也是有纯真,也是有混浊;也是有动因,也是有静意。不过在它没有发现出来的时候,凭俗人的眼光,是察不到的。到生孕天地,才懂得天会周行不断,地能载货不辞。到出生时,才懂得男秉乾道成的,因此为清为动。女秉坤道成的,因此为静为浊。一切声响清浊的真理,都是由根本上分赋出来。阳阴相感,真知蕴涵在其中,自然会长出天地之间万物来。

3、原文: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安静。天地悉皆归。

译文:这玄之又玄无垠的大道理,有着静浊声响。但是深究清轻的天,则是重浊之地的发源。由于九重天,原是一气流动性而归属于动,则是地静之基石。人若是能够挚诚免息的常清常静,当然连天地都需要梳理在你的天性当中。

4、原文:妻子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喜静。而欲牵之。

译文:造物主所赐予人元魂,原来是纯真无染的,虚无随顺的。因为受到人心的搅乱,便将灵明的元魂给迷惑着了。人出世后的初心,无嗜无欲,都是安静的。由于渐渐的成长下去,专业知识渐开,薰陶渐染,拥有欲念之念,遭受俗情物质欲望的触动诱惑,便将人心迫使的如失疆的劣马了。

5、原文: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当然六欲不长。三毒解决。

译文:如果能永久的将一切欲念私心杂念格除开去,人心自能宁静不妄动了。心不妄动,加上回应的功夫,元魂自能洒洒脱脱,虚无静寂,一点挂碍也没有了,不用再去做作凑合。色、声、香、味、触、法,绝不会再发生出去。贪、嗔、痴,可能就解决无影了。

6、原文: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译文:往往不能做到这种缘故,是由于心中的私心杂念并没有回应,欲念并没有除掉的缘故。

7、原文: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型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

者既无,唯常见于空。

译文:可以遣除物质欲望的人,回光反照。内观自心心相印也没有了,哪还有什么欲呢?外型其形连形也没有了。远观其天下的物连物也没有了。心、形、物,其没有的缘故,是因为自己一性圆明,物我两忘。不以浮俗所缠,一目了然心身密境,万物诸行无常。不被声色所迷,朗然纯真,妙意得存。那样玄而又玄的性理,真的是不可以一言而尽其义的。

8、原文:观空亦空。空没有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可生。欲既不长。就是真静。

译文:如果可以空至极,没有再空了,所余者是一个“无”字。但是这一“无”字亦运用时间把他没了,到此程度,这一“无”字时间都不可存有。由于有一定的住,即不为真空泵,怎样能怀妙有呢?即然“无”的名字,“无”的功夫都没有了,这时候方入于幽静常久的清静处境。可是静寂到了极点,亦不知其所寂了。这时的心性,早已离去尘俗的境界。欲念私心杂念,怎可以再造起来呢?欲念私心杂念的心,既然不能再造,这才是真实的安静。

9、原文:真常应物。真常受得了。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译文:用那真常不变的理,来应对诸事万物,可以真实不虚去作,便能得万物的性理。不但是平时这般,就算应当诸事,也是有急事则应,事去则静。果能这样宁静,自立自强作去,便能永常虚无随顺寂然安止不动了。

10、原文:这般安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叫得道成仙。虽名得道成仙。实无所得。为化苍生。名叫得道成仙。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译文:即然可以达到如此的安静,就能逐渐的踏入真道了。即然得入真身的门径,便真的是得道了真道。虽这般说,确乎没什么所得的,还必须普化多情,同登之岸,即可称之为得道成仙。能悟透了这个道理的人,才能够传播圣贤的心决。

11、原文: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固执之者,未知社会道德。

译文:老子说:上等的圣贤,因他豁达大度,故没什么争贪。下等愚人,因固执己见,不察情与理,一直好起争贪。上等心善的人,行了有功功率于世有恩于人的事还不以为是德。下等失德的人,用心种德,作一点有德的事,便要配建心善了。因他未知道德的真义。

12、原文:苍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译文:苍生一直认假不认真,皆因妄心而致。因妄心一动,道心难现,离道愈远,所以不能得着真道。

13、原文:不仅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妄求。既生妄求。就是苦恼。

译文:拥有贪妄心,就需要惊扰那喜动且不喜欢安静的“识神”。识神被惊,心出现意外驰,便要着于万物了。即然接触了万物,就需要长出不想离开,想要索要的心。可是天下的事,哪能尽如所愿呢?假如求而不得,马上便是无穷无尽苦恼。

14、原文:苦恼臆想。忧苦心身。便遭浊辱。漂泊存亡。常沉深谷。永失帧道。

译文:针对诸事万物,如果有求而不得时,就会长出心烦气愤的情绪来。由心烦气愤中,便要浮想联翩,执念一动给心身添无穷无尽烦恼。便要遭受许多的污秽屈辱,惹飘泊龌龊,变化存亡永久性沦落在无边的烦恼境况中。永远的迷失了真常不朽的“道”。

15、原文:真常之法。悟者怡然自得。得禅悟者。常清净矣。

译文:真实不虚,常久不变的圣道,能够有领悟力的人,自然会得着真义。得能悟透大道理的人,便能永久性归依安静,不长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