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俗有哪些

腊月习俗顺口溜?

腊月习俗顺口溜?

小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谚语
腊月二十三小年谚语
  (一)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写对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三)
  天津年俗文化(年前、年后的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四)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喝稀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月儿圆;
  吃了元霄把灯看。

腊月习俗,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大家都一样吗?

谢谢悟空邀请!
这个不一定,那天都行。
腊月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这都是人们代代相传,留下来的说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有序的安排生活,毕竟临近过年的时候,事儿很多,人也比较忙,有这样的文化思想指导,一件件事情都能,在年前处理的很妥当 。
题目说的大概是老一辈人的年前做事的一种状态,腊月二十三做馍馍炸油饼拉果子,二十四打扫各房子卫生清理一年中积累的灰尘和垃圾,二十五做豆腐做粉条做五花肉等。因为那时候的物质相对匮乏,过年才叫真正的过年,是一年中食物最丰盛的时候,但是这各种各样的美食都是要家庭女性成员一样一样做出来的,不像现代人基本靠买。
假如说传统文化里面没有这样的生活方面的指导,对于农村来说就比较乱套,一个村子里面做各种事情都是需要大家相互帮忙的,独门独户自己是玩不转的,比如:今天腊月二十四,村里有几家杀猪的,有几家在扫房子,还有几家在做馍馍做豆腐,这些事情除了打扫房子,厨房里做吃食自己一家人就搞定了,但是其他的事情需要村里人的帮忙,如此一来,各家干各家的事情就很难找到人帮忙,隔天到自己家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也找不到人,这样就会耽误大家的事情,不能使生活如意且有效率的进行。有了这样的习俗大家都约定俗称,很多事就简单了。
再比如:村里杀猪基本都是几家约好的某一天同时动手,一家家的都有人帮忙也热闹,老一辈人磨豆腐做粉条这些活计都不是一家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几家人合起来一起做才能做快做好,如果是老一辈干过这些事情的人就很清楚,我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也自己做粉条做豆腐。现代人生活条件比较好,过年除了必要动手做的吃食以外,其他的都能买到,能买到谁还自己费劲去做啊!也就越来越少的人能体会到这种大集体互相帮衬过日子的乐趣了。
现在基本也没人把这种习俗当回事,当然也没关系,年前你觉得那天想干这些事情,干就行了,社会在变化,文化当然也会发展,文化是引导和服务于生活的,以前的某些习俗不适合如今的社会了,当然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发生改变。
题目中的这种说法,只是为了能人们能在集体中繁忙的时间段更好更快的做事情,跟迷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现在有些人用有色眼镜看待传统文化,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和技巧以及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你可以照做也可以不做都没有关系,又不会阻碍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中的一切在发展中优胜略汰,文化同样也是如此,祖先们其实是很有智慧的,他们在不断的总结生活方方面面的经验。
作者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沧海桑田专注于有趣的诗文写作,喜欢的请大家关注噢!后续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