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李白赏析

关山月李白赏析 如何赏析李白的《关山月》?

如何赏析李白的《关山月》?

如何赏析李白的《关山月》?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谢谢邀请。“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述征战离别之苦。李白的这首诗以古题写边塞的将士和家中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感情。开头四句,主要描写了天山,云海,长风,明月,玉门关所形成的一副辽阔边塞图。中间四句由边塞过渡到战争,无休止的战争使出征的战士无一生还故乡。最后四句写征战者思归之情。想起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至此全诗又翻进一层。全诗主要是描写边关情形,显出将士们对长期征战的厌恶和渴望还乡的心情。【天山:今甘肃祁连山。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青海湾:即青海湖。胡:吐蕃。】

如何赏析李白的《关山月》?

这首《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其实也是一首严谨的排律,我们先看一下这首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胡应麟对李杜近体诗的评价

胡在《诗薮》中说过:“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说的是李杜相比,李白在格律诗上不如“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

例如李白的七律就少有佳作,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还是一首折腰的七律 。而杜甫对于近体诗的贡献无人可比,佳作甚多,因此胡应麟说:“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这就是学杜不学李的原因。

二、李白关山月的赏析

1.前四句描写边塞自然图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五门关”,浑雄之中,带着闲雅,这是佩剑诗人才能写出的意境!

2.中四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白登山。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这四句叙事感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内容上由边塞风光过渡到战争描写,由对战争感慨过渡到下四句的主人公:征戍者和高楼颙望的思妇。

3.结尾四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两地相思,叹息不停。由宏大的景色描写,抒发对战争的感慨,都是用于衬托的背景,最后镜头拉近分别描述了边关的戍客和高楼的思妇。

4.《乐府古题要解》中说:‘关山月’,伤离别也。”离人思妇是诗人常用的题材,但是大部分写得纤弱和愁苦,与之相应,境界狭窄。同样写征人与思妇,李白却写的气魄宏大。

比较一下李白的这首诗和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什么苏东坡赞扬柳永这首词“高处不减唐人”,高处就是指上半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三、格律分析

老街说了这虽然被很多选本归为乐府,但李白是以排律的方式写的一首乐府诗,唐人这种做法很多,比如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是一首七律。

李白的这首关山月通篇十五删一韵到底,平仄与黏连没有一处错误,中间四联有两联对仗,包括:“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青救白的半拗。在那个时代已经是比较严谨了。

后来的排律中间所有联都必须对仗,否则科举时会被判为落韵。总体来说李白的五言近体诗比起他的七言近体,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好的多,有很多完全合律的五律,

例如:送王孝廉觐省·李白 (唐)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也有不完全合律的,比如通篇不对仗的五律: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起不对仗的律诗,就引用了:牛渚西江夜。

四、附文中提到的诗词 备诗友们对照

八声甘州作者:柳永 (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老街味道

201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