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预制构件工艺流程图

现浇与预制定义,还有区别是什么?

现浇与预制定义,还有区别是什么?

现浇:适用于建筑工业化,需要模具固定,就是通过在现场组装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预制:指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在工厂浇注生产,然后运至工程现场组装。
二者的区别:
1、工艺区别
预制板是由厂家在工厂生产,将若干钢筋(通常是10MM以下)平行串于两铆柱上。通过机械将其拉直并扭形(产生预应力)。再将根据用户要求选择的标号混凝土浇注于钢筋上。待其养护期满达到测试抗震抗压强度后再按用户要求规格切分成若干块。
现浇板系工地现场根据具体楼层不同楼板规格浇注之楼板及墙体。采用双层双向钢筋铺底(通常大于10MM),灌注混凝土。成型后,整个楼板或墙体就是一块浇注物。
2、使用环境区别
相对于预制构件来说,预制的是在工厂车间内通过模具加工而成,适合批量生产,也就是建筑工业化。
现场浇注的建筑构件整体性较好,但施工周期较长,管理复杂。预制可以缩短施工时间。
3、性价比区别
预制混凝土钢筋用量少,价格低,荷载轻,因板块之间有缝隙,若施工处理不当则在建筑沉降时容易造成楼板开裂,漏水。
现浇混泥土没有板块缝隙,通常不受基础沉降影响;整体受力均匀可以随意砌筑隔墙隔间。但是钢筋用量大,造价高,荷载重。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定额中,小型构件指什么?工程量如何计算?

井圈需预制然后安装,所以就套小型构件相关模板,运输及安装定额 下面就是计算工程量了,首先把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子项列出来(对新手很有用,不会少项漏项或者重复计算)就是把所有要计算的子项在纸上列出来。
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是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关键之一。
计算工程量时,有些项目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计算顺序安排不当,就会使有些数据重复计算,增大计算工程量、降低计算速度。
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的原则是尽量少翻阅图纸、资料,以求快速、方便。
对于一般工程,分部工程量计算顺序应为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先内部后外部。在计算建筑和装饰部分时也要对计算顺序进行合理安排。 A计算建筑部分时,应按基础工程、士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门窗工程、砌筑工程这样一个顺序,而不能按定额的算节顺序来计算,否则会对某些项目反复计算,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例如,我们先算出了混凝土工程中的梁、柱的体积和门窗面积,那么,在计算砌筑工程需要扣除墙体内混凝土构件体积和门窗部分在墙体内所占体积时,可以利用前面计算的梁、柱的体积和门窗部分所占的体积。
利用这些数字时,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要看梁、柱等混凝土构件是否在所计算的墙体内,如在墙体内,则扣除,否则,不扣除;
二是当梁、柱宽不同于墙厚时,即梁、柱不完全在墙体内时,只能部分扣除,而不能扣除整个混凝土构件的体积。
同样,在计算回填土方和土方运输时,砖基础的体积也可以为后面的计算所利用。
当然,在计算各分部的各项目工程量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技巧。
如计算混凝土工程部分时,一般应采用由下向上,先混凝土、模板后钢筋,分层计算按层统计,最后汇总的顺序。
砌筑工程可从整体上分层计算,每层的量可采取“整算零扣”的方法。
B计算装饰部分时,要先地面、天棚,后墙面。先算地面工程量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地面的面积,计算出平面天棚和斜天棚的面积。
计算墙面扣除门窗及洞口面积时,可利用先前算出的面积。
当以房间为单元计算抹灰工程量时,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门窗要扣两次面积。
C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时,要按预制构件的施工顺序计算。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运输、安装都要计算损耗量。
因此,我们在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时,首先根据施工图计算预算量,再依次根据定额规定的损耗率计算制作工程量、运输工程量、安装工程量,最后计算预制构件灌缝工程量。
利用这个顺序计算,除了计算的快速和准确外,还能保证预制构件计算项目的科学性,不会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