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长恨歌的真实

白居易写长恨歌的真实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以前的作家,大部分对封建社会的制度怀有情绪感,白居易那个时代创作相当艰苦,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都存在着寻私舞敝的现象,写歌、写诗、写小说、写书的都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有一种厌倦,没有办法,只好写歌词找个出囗发泻一下。封建时代的文人都受压迫,他们的优良作品都是到第二个朝代或者第三个朝代才发表出来,在当时根本发表不出来,旧社会你发表文章只有朝廷通過才能排板印刷,印刷出来的书籍,朝廷众文臣看过没有异义才批准按期印刷出版,你看:《西游记》、《聊斋志`异》、水许传他们这些创作者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甚至食不裹腹,写下了这些优秀作品。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其实《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要写的,根据史料记载,这首长诗是白居易应命而写,至于应谁的命而写却不得而知。

个人认为长恨歌就是一首描写爱情的的诗歌,虽然在《长恨歌》里面白居易一方面描述了唐玄宗跟杨玉环的荒淫生活,讽刺了:‘从此不早朝’的唐玄宗,但是又对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坚贞不渝的生死之恋充满了羡慕。

其实白居易写这首诗的同时也联想到了自己的爱情的曲折跟不如意,根据《白居易生活系年》记载,白居易年轻时与一个叫湘灵女子相爱,但因湘灵出身穷人家庭没能结婚,他为湘灵写过很多诗,这里面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作为一代圣君,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奇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相信我们大部分的印象都来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长诗给我们描绘了唐玄宗和杨玉环至死不休爱情故事,也由于这个故事的发生距离白居易写这首诗歌仅仅五十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唐玄宗和杨玉环这一生的旷世奇恋。

唐肃宗(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大家都知道,杨贵妃的衣冠冢就在那里,他们谈起上皇和贵妃的事情都感叹不已,王质夫是皇亲国戚,认为这样大的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的被人们忘了,他认为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意思是白居易擅长写情诗,你就试着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吧。白居易欣然允诺,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长恨歌》。他们三人都是当时的大才子,陈鸿也有一篇《长恨歌传》是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他们的故事。

白居易的《长恨歌》重点不是评价唐玄宗的是非功过和杨玉环是不是红颜祸国,而是形象的描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样的起点一下拔高了这首诗歌的主题,不落俗套。他经过艺术再加工,创造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只是受困于一个是帝王身份,一个只是帝王身边的一个女人,宠爱太多有失帝王的责任,太少,感情得不到满足。就算他们有着这样至高无上的身份却一样的不得自由,到最后还要背上祸国,误国的罪名,也是令人唏嘘不已。白居易却用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使这个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在叙事上采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着重描写了两人生前死后的依依相恋之情,从“三千宠爱在一身”到“宛转娥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这生前的深情延续到死别后,“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也要重温往日的恩情。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出来的的这一艺术形象早就超越了历史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歌中体现的“长恨”成功的使大家产生了对这一爱情悲剧的认同。

白居易不愧是写情诗的高手,这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感情浓烈,情景交融,句式骈散结合,音节和谐,是古典诗歌中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