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的发展历史

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17世纪,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译本,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不仅在国内有许多版本的戏剧和影视作品,在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
可以说,《赵氏孤儿》是世界范围内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到形式有歌剧,话剧,巴雷舞剧

介绍一下关于西方戏曲的基本情况?

西方的戏曲表现形式也是多种样式,首先是歌剧,西方歌剧表现的是历史现实的生活场景,场面壮观,有实景实物的展示,让人有深入其境的感觉。而中国戏曲就偏向意境的感觉。
还有哑剧也是对戏曲的补充,话剧就更进一步的表演,更生活化了,这是西方戏曲的特点。

西方话剧的特点?

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而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是有口皆碑的,一般的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什么古希腊戏剧要比中国早?

就是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人行不同的礼,像不像按着剧本在表演?既然我每天都在演,还想看舞台上的人演吗?也就是说还会有人想到把日常表演搬到舞台上吗?
没必要,大家已经是生活在戏里了。
而此时西方民众与中国正好相反:他们会聚精会神地观看台上的表演,即使那时候由祭祀演变过来的表演还不够完善。
因为那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这就造就了西方戏剧形成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观众。没有观众看,戏剧怎么形成,怎么发展?
另一方面,余秋雨也认为儒家的“温柔敦厚”的精神是一种“非戏剧精神”。
社会上民众的精神层面排斥戏剧那种情绪的大幅度起伏。戏曲、戏剧要有冲突、有跌宕起伏才能抓住人心,而早起的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温文尔雅不温不火,甚至大声说话都是不“礼”的。
我们想想希腊悲剧的声嘶力竭哀嚎和怒不可遏的诅咒、扣人心弦的遭遇主人公、喜剧的哄堂大笑拍手叫好,这在中国古代的娱乐项目里,是不被正统儒家思想允许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戏曲是从民间、从不被重视的“弄臣”传入主流社会的吧。哈哈哈,突然想到那句“农村包围城市”。
也正为此,中国戏剧集中地成熟于#34道统衰微#34的元代。”
那时候农村和城市一样动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