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撼大树还是蚍蜉撼树

蜉蝣撼大树还是蚍蜉撼树 蚍蜉撼树还是蜉蝣撼树?

蚍蜉撼树还是蜉蝣撼树?

蚍蜉撼树还是蜉蝣撼树?

都有。

我国古诗中出现过“蚍蜉撼大树”和“蜉蝣撼大树”两种说法,二者的本意有所不同。前者是“不自量力、不能得逞”的意思,而后者是“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意思。

“蚍蜉撼大树”最早出现于唐代诗人韩愈(768—824)《调张籍》的诗中,其诗开头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诗中的“蚍蜉”实际指或就是大蚂蚁。

“蜉蝣撼大树”最早出现于明朝刘昌(1424—1480)的《县笥琐探·恃才傲物》。纵观《县笥琐探·恃才傲物》全文,可以认为,“蜉蝣撼大树”实际是“借助别人或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吹捧自己、吹嘘本人”的意思。“蜉蝣撼大树”实际是“蜉蝣撼于大树”也!

蜉蝣撼树与蚍蜉撼树的区别?

我国古诗中出现过#34蚍蜉撼大树#34和#34蜉蝣撼大树#34两种说法,二者的本意有所不同。前者是#34不自量力、不能得逞#34的意思,而后者是#34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34的意思。仔细辨析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翻译它们,不会用错它们。

蜉蝣撼树与蚍蜉撼树的区别?

“蜉蝣撼树”和“蚍蜉撼树”的区别:

1、意义不同:

“蜉蝣撼树”用来比喻借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蚍蜉撼树”:意思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2、出处不同:

“蜉蝣撼树”:出自于明代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 汤家公子(汤胤勣)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蚍蜉撼树”:出自唐代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蚍蜉与大树的关系?

是主宾关系。“蚍蜉”和“大树”出自成语“蚍蜉撼树”,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